祁连非遗
藏棋

©祁连文旅局
藏棋,又叫“多眼棋”“多目戏”,是一种长期流行在青藏高原、传承久远的类似于围棋的一种棋类游戏。藏棋根植于藏民族土生土长的文化,是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主要分为“密芒”和“久棋”。
藏棋“密芒”在西藏历史上曾广泛流行于上层社会,成为其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藏棋下法大致为:在17路三线上等距离间隔放置黑白棋子,各六枚共十二个座子,白棋先行,与围棋一样以活棋为前提,围取实地分出胜负。在唐代《旧唐书·吐蕃传》中记载藏人的风俗云:“围棋陆博,吹蠡鸣鼓为戏”。
第二种大棋种是“久棋”,“久”是藏语译音,有拼图的意思。它的基本下法是:先将棋盘填满棋子,再以跳棋的方式吃子,当一方将子形成四子或以上的方形时,即可在任意位置吃子。“久棋”的分布较广,在四川藏区和青海、甘肃等地十分流行。以“久棋”为代表性的各棋种(国王与大臣棋、夹棋等)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藏棋的核心棋种,也是中国民间棋艺的核心棋种。
无论是久棋、密芒,还是双王棋,都能反映出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藏族人民对幸福、公正、平等、和平统一的渴望,以及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创造、勤劳和公平的宗旨。
祁连非遗
祁连唐卡

©祁连文旅局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
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祁连文旅局
唐卡在设色方面,有独特的讲究,重彩底色约分为红、黑、蓝、金、银五种。红唐卡多绘佛本生故事,风格富丽。黑唐卡多绘护法神、金刚一类镇妖降魔的内容,并施金色勾线,画面威严庄重。蓝唐卡则多绘欢喜佛、胜乐金刚一类题材,有吉祥喜庆之意。金、银唐卡,画面富贵典雅,色彩单纯辉煌,表现出一种神圣的气氛。
祁连非遗
祁连羊皮画传统制作

©祁连文旅局
羊皮画是以绘于羊皮上而得名,用一种特殊的颜料在羊皮上一气呵成,寄托着民间手工画师傅对生活的热爱,祝福生活吉祥如意的愿景,精美自然,明细爽朗,古朴典雅,色彩鲜明,极具欣赏价值,是室内首选的装饰品。
祁连羊皮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是纯手工绘制而成的艺术品,材料为优质的羊皮,经过特殊处理后易于收藏,羊皮画还具备立体感,凹凸有致、栩栩如生、永不褪色的优点。

©祁连文旅局
羊皮画多为软皮质地,一般没有画框,画的上下两边有手工艺饰品装点并可直接悬挂。是既具有民族风格又不乏现代时尚感,是深得人们喜爱的家居装饰、艺术收藏、馈赠佳品。
祁连非遗
祁连阿柔传统绳艺

©祁连文旅局
祁连阿柔绳艺制作技法丰富多样,传承群众多,技艺精湛,在传统的绳艺基础上又有新的创新和发展。纹理多样性和用途多样等特点,突出展现了祁连阿柔传统绳艺的特色性和代表性。
挑选5至6月份盛产优质的牛羊毛,将牛羊毛缠绕、打结的部分梳开,干丝毛和绒毛分别按照颜色梳理,整理成扎。
搓制时首先按纹理、图形、颜色搭配;

©祁连文旅局
捻线用的毛一般选用细毛,捻线时要注意粗细、松紧和长短;
按照设计的图案排列,一般缝线为暗线,走z线缝制,缝制时要求松紧、针脚一致;
用捻好的牛羊毛线和鞣制裁剪好的动物皮绳,编织出各种花样和款式的生活用品或饰物,不同的效果所采用的编织技法不同,所表达的寓意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