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民族民间文化。早在远古时代,藏族先民就按一定的婚姻规范组建家庭,聚族而居,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习俗。

在青海湖畔,在金银滩草原,达玉藏族的婚姻模式依旧保留着这种久远的历史印记。

相恋

藏族有一种古老的习俗,找恋人要青梅竹马,一辈子才能长久。因此,藏家孩子十五六岁就开始与异性来往了。姑娘往往在这个岁数,要举行“成人礼”,将一条发辫梳成若干条细辫,表示结束少女生涯,步入成年人的行列。
美丽的大草原,为达玉藏家青年提供了谈情说爱的广阔天地。对于能歌善舞的藏族人来说,一首情歌、一句逗曲,甚至一段歌舞,足以把两颗跳动的心连结在一起,使他们由陌生变得亲近起来。达玉藏族青年的恋爱生活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延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家境比较好的牧人大都会为成人后的姑娘专门置一顶帐房,为姑娘约会提供方便。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甜蜜的爱情让草原的夜也变得温馨浪漫起来。然而总有一些插曲,会打破这宁静的气氛。
提亲

说亲和提亲是达玉藏族整个婚姻缔结过程中的第一个礼仪。达玉藏族的提亲可以分为直接提亲和“偷婚”后的提亲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直接提亲。男方派媒人(藏语称“哇里瓦”)和家里的长辈,带上礼物(一般带一条哈达、一块砖茶、两瓶美酒)作为见面礼。
第二种是“偷婚”后的提亲。通常在偷婚的第二天早晨,男方要派媒人和家里的长辈,带上礼物,去女方家求婚。据说,达玉藏族婚俗中媒人的出现源于藏王松赞干布向唐王托媒求娶文成公主时留下的遗风。比较特殊的是达玉藏族的媒人一般由德高年长,通晓礼仪,善于辞令的男性担任。在达玉,藏族媒人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不仅是婚姻的见证人,而且代表婚姻的道德标准,监督着婚姻的合法性。

“偷婚”的过程是这样的:虽然男女双方自由恋爱、私定终生,但当女方父母或长辈不同意时,恋爱双方便瞒着女方父母和家人,暗中约定某个时间,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男方将女友偷偷接回自己的家中。为了表明女儿已经被男方“偷走”,会让人在女方叠放整齐的藏服上面或帐篷门前的绳索上系条白色哈达,以示姑娘被领走了。
藏族说话一言九鼎,但提亲时,拒绝有时也只是婚礼中一个程式化的环节,媒人不会觉得尴尬,因为谈判仍在继续。在帐篷里,双方经过一番答辩式的戏剧性表演后,姑娘的父母熬不过媒人的“纠缠”,于是,收下礼物,遵照祖辈传下来的习俗,婚事由长辈或阿舅来主办。
定亲
不管提亲的结果如何,按照达玉藏族的习俗,男方一定要尽快把“偷来”的姑娘送回娘家,这也是一种礼仪。对于男方来说,只有通过诸多约定俗成的礼仪,婚姻的缔结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
达玉藏族的订婚仪式要分“大订”和“小订”两次进行,形式也有所不同。“小订”只送一些象征性的聘礼,确立双方的姻亲关系,商定婚礼举办的日期。“大订”一般都有一个较为隆重的仪式,因为它标志着婚约的达成。
女子出嫁,男方必须在迎娶之前送给女方一定数量的财物。达玉藏族的聘礼大都是些生活必需品。聘礼只是一种形式,聘礼的品种及数量因人而异,但有三样必不可少。哈达代表神意的判断,源于藏族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同时也包含着祈祷幸福、吉祥的愿望。以茶为聘礼是一种古俗,意为至性不移,天长地久的祝福。酒也是必不可少的礼物,酒代表着尊重与诚意。下聘礼时,男方带来的酒会被大家饮用。这是一种古老的习俗,人们沉浸在庄重而热烈的祝福声中,酒的传递也是心灵的交流,同时暗示着两家人已经成为一家。过去富有人家以骏马、牛羊、土地及各色绸缎、珍贵饰物等为女儿陪嫁。传统的聘礼中,还讲究索要子母成对的马或牛等,以报答父母养育姑娘之恩。
待嫁
结婚的日子一般是由寺院里的僧人算出来的,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变更。下聘后,双方都在加紧做婚前的准备工作,男方通常要置办帐篷,宰羊、备酒,通知亲朋好友。女方家,主要是打扮女儿,并做好迎亲的事宜。这段时间,两家的交流更加密切了。举办婚礼的前几天,男方要按女方的要求送来出嫁时穿的服装以及新娘出嫁当天骑乘的白马。

在男方迎娶新娘的前一天,在新娘家要郑重举行“上头”或“梳头”仪式。上头后的发辫很细、很多,全部装扮后,姑娘会显得格外婀娜多姿、娟秀美丽。
出嫁(煨桑)

新娘出嫁的早晨,家里人要煨桑敬佛,祈求平安吉祥。达玉藏族有哭嫁的习俗,他们认为男人出征,虽为愁事,但要笑;女人出嫁,虽为喜事,但又要哭。于是悲伤与喜庆两种不同的旋律奏响了达玉藏族婚礼奇特的乐章。

走出帐篷,新娘就必须用长袖捂住自己的脸庞。上马后,在哥哥的带领下绕帐篷顺时针转三圈,以示对娘家的留恋和对父母的祝福。
迎亲(迎娶)
马在达玉藏族的生活史和文化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骑马的时代已经远去,但草原上依然可以看到骏马的风姿。在藏族一些较为隆重、盛大的仪式上,依旧飘着马蹄荡起的烟尘,婚礼也不例外。

迎亲的骑手要在去男方家的必经之路设三道路席,以示对娘家人的欢迎与尊重。每道路席男方家的领头人都会向来客敬酒。这是一场内容庞杂却又井然有序的礼仪活动。祝福声、欢呼声、马蹄声使迎亲的仪式立刻有了一种厚重感。最后一道路席女方的长辈要举酒弹指,祭祀三宝,迎亲的队伍会环绕送嫁的马队三圈,一场热闹的骑术比赛也拉开了序幕。

在喜帐前,男方会安排骑手举着数米长的“巴布登”(一般13米以上)向送亲的骑手挑战。其实取“巴布登”对于骑手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婚礼中这个仪式的目的更像是让大家重温一种浓缩的民族文化,满足大家审美的需求。
婚礼(成亲)

达玉藏族的成亲仪式有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莫合宝”,意思类似于“迎新郎宴席”,即由女方家主办的招待亲朋好友的婚礼仪式。“莫合宝”这一天女方家按照习俗,早晨进行煨桑敬神、点酥油灯、供奉佛龛等活动,并请僧人念诵长寿经,祝福家人平安富贵、无病无灾。女方家的远客贵宾、亲朋好友身穿华丽服饰,各自带着礼品前来祝贺。

媒人带着新郎和送亲人马来到女方家时,女方家在途中设三道人马进行迎接。来到喜帐前下马,媒人及陪客进帐时,按规矩岁数大者先入帐,最后进帐的新郎刚步入帐篷时,由一位右肩搭着哈达的妇女,左手提着一小木桶吉祥水(里面掺有少量牛奶),右手举着勺慢慢洒向客人,同时口中念着吉祥祝福的话语。这时男方迅速将哈达搭在妇女的身上,以示吉祥和谢意。

入帐后,媒人拿出两条哈达,一条挂在帐篷门顶的绳索上,另一条则献在佛龛上面以示吉祥平安。然后,女方家给客人一一敬茶,双方一番客套的寒暄后,男方家的客人走出帐篷合议几句后重新又入帐。这时,新娘也入帐坐在帐篷内右侧上方,并由两名生相相符的妇女陪同。同时,给新娘发辫里编入一条白色哈达,以示新娘从今天开始步入成年。这时,女方家开始祭茶并向客人敬茶,并由一名长者简短叙述婚姻过程。男方家长辈也说上几句感谢话语。然后,媒人给女方家的父母送上见面礼(一条哈达、七种丝绸、三包茶、三瓶酒,藏语称“攘”)随之女方家开始祭酒、敬酒,并唱三首酒曲助兴,将婚礼推向高潮。同时,女方家的一名说家起身给新郎勒带子(藏语称“莫合江”)并通《新郎祝词》。吉庆结束后,给男方家一一送礼,并敬上吉祥的上马三杯酒。随后,留下翌日供新娘骑乘的白马,便向主人道安辞行。
第二个步骤是“吾和顿”:即男方家主办的“迎新娘宴席”。

喜帐前有一块白毡,上面用青稞拼出佛门“万”字的图案,藏语称“雍崇”,即“永久”之意,这是新娘下马接受祝福的地方。

通常来宾要按长幼依次进帐。男方会专门挑选两位家庭美满、品德高尚的妇女在帐房前朝宾朋们泼洒奶水,以示吉祥。

进入帐房后,女方的长辈首先拿出两条哈达,一条挂在帐篷的门顶,另一条献在帐房中悬挂的佛龛上面。

达玉藏族笃信藏传佛教,所以请喇嘛诵经,祈求神佛庇佑,也是婚礼中一项重要的议程。宾朋落座后,新娘和两位选派的与其生肖相合的伴娘缓缓入帐,改发仪式开始了。改发就是在新娘的发辫里编入一条吉祥的哈达,以表示新娘身份的变化。从此,新娘就和新郎家族的其他成员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利了。

人类的礼仪活动,仪式越繁琐,说明人们对仪式所涉及的事务越重视。达玉藏族婚礼的程序就极为复杂。改发仪式结束后紧接着要进行的是祭茶敬茶、颂词、祭酒的仪式。这些规范的系列礼仪以其庄严的氛围与丰富的内涵传递出吉祥、亲切的气息,不断感召着人们对婚姻所保证的家道荣昌、幸福美满人生愿望的趋同与归属。一种庄严而神圣的审美情感,在人们心中随散着婚礼议程展开而层层深入。

在达玉藏族的婚礼中,女方家的宾朋通常享有特权,无论他们说什做什么,男方都要无条件服从。按规矩娘家的舅舅要答谢婆家人殷勤的款待,并将带来的礼物分给众人。新娘的陪嫁一般分两次送出,婚礼当天的嫁妆只是一些生活必需品,而牛、羊等嫁妆则要到新娘回门时才带走。

没有觥筹交错的哄闹,没有庸俗的玩笑,达玉藏族的婚礼处处洋溢着礼的气息,所有被程式化的繁文缛节都成了最合时宜的必要。可以想象一个马背上的民族,曾以怎样的执著,沿袭并发展了如此丰富的礼宾形式。

达玉藏族的婚礼绝非一味的庄重。将繁杂的程序转化为轻松浪漫的是他们清醇的歌声。众所周知,藏族能歌善舞,在婚礼上谁都可以用歌声表达亲情、友情、感恩、祝福。一条哈达,一曲祝福,一杯美酒就能让在场的人们思绪飞扬。

尽管男方家为宾朋准备了丰富的佳肴,有些只能在婚礼上才能觅到。但人们大都浅尝辄止,似乎婚礼中有些食物的味道远胜于酒。
第二天清晨,新娘要用一只缠有白羊毛的勺子,盛起滚烫的奶茶,先是祭祀三宝,然后从公婆开始依次给家庭成员敬茶,通过这个仪式,就确定了新娘作为这个家庭的主妇地位。
达玉藏族没有限制新娘回门的时间。经过协商,结婚十多天后,新娘要回娘家了。
回门
新娘回门,娘家也要设三道路席,并请喇嘛诵经降福。一路上,新郎和新娘都要用袖子遮住脸庞,走进帐房。依然是献哈达、祭茶、祭酒的程序。

除了种种礼仪的不断演示之外,作为一种社会喜庆活动,达玉藏族的婚俗还融进了许多极具感染力的艺术行为,颂读祝婚词就是其中之一。祝婚词是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达玉藏族的心灵史,通过祭天、祭地、祭海、祭佛、祭部落、祭山神、祭父母、祭婚礼来表达对草原、对生活、对明天的礼赞。
周到的娘家人会为莅临的嘉宾每人准备一份礼物,新郎也不例外。而且新郎得到的礼物更为特殊。达玉藏族把结婚看作是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认为只有婚配,才表明一个人真正意义上的成年,所以“冠戴”礼在达玉藏族婚礼中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仪程。“冠戴”礼是“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礼仪”,冠戴后新郎就要在精神、体质和社会经历上经受考验,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新郎“冠戴”结束后,帐篷里又飘出清淳的歌声。从恋爱、提亲、订婚、待嫁、煨桑、迎娶、成亲到回门,达玉藏族的婚礼由一连串内容庞杂、形式独特的礼仪活动构成。婚姻的神圣,婚姻的特征,婚姻的意义,仿佛都浓缩在这些程序之中,犹如一壶美酒,让人慢慢品味、久久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