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转变牧民群众老旧思想观念,树立移风易俗新风气,焕活游牧乡村新容颜。
村规民约“立”起来,树新风良俗。村规民约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本村实际,制定的涉及村风民俗、社会公共道德、社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约束规范村民行为的一种规章制度,并非一成不变。各村根据各自村情制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推动形成”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基层自治工作格局。通过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形成“党员志愿服务队”“马背七彩轻骑队”“岗日卓巴仓文艺演出队”和“巾帼志愿服务队”等特色志愿服务队,深入村组、走进群众开展移风易俗政策宣传宣讲和服务活动,提倡节俭办红白事,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认可度。今年以来,共开展“树新风”“家风家训”“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及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多场次,入户宣传联系群众300余人次,调解矛盾纠纷5起。
舆论宣传“抓”起来,渲主流价值。以抓舆论宣传为先导,通过开展宣讲活动、入户思想动员、发放宣传资料、“澜源野牛沟”公众号刊播、微信群推送、朋友圈转发等“线上+线下”立体宣传方式,使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加入文明乡村创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利用“各村群众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宣讲”等活动,乡村两级政策宣讲组进村入户,在村活动中心、草场地头、院内屋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谈热点”“拉家常”“解难题”等形式进行宣传讲授,在内容上紧扣群众反映强烈的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高了宣讲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宣传教育成风化俗,推动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共宣讲3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册,受教育人数达1000余名,悬挂横幅标语30余条。
文化活动“办”起来,焕乡村新颜。野牛沟乡坚持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新引擎,通过积极举办各类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把推进乡村移风易俗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持续开展“春节”、“端午”、“迎中秋”、“庆国庆”等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4次,积极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宣传周”活动每季度2次,结合哇什旦赛马会,秘境达玉拉则文化节,第一届农牧民民族团结杯篮球赛,首届“剪羊毛”、“刺绣”、“手工艺品展示”、“射箭”和“逗曲”等技能大赛活动及民俗文艺比赛共8次,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每年1次的“五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绿色家庭”和“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中,其中所涌现的先进模范,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各村积极选树典型模范,突出实践养成,推动牧民群众自觉践行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不断焕新游牧乡村美丽容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