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热线电话:0970-8642766 邮箱:2215736673@qq.com
首页 今日头条 海北要闻 领导动态 图说海北  海北视频 媒体看海北 民生关注 通知公告 这里是海北 文明实践 人物故事 生态旅游 民俗文化
现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北新闻网专题策划
【喜迎海北建政70周年·旅游篇】祁连,旅行者的梦中之地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29 10:31:16
编辑:宽珍措
“不看牛心山头雪,错把祁连当江南。”在祁连,雪山草原、峡谷森林是主题,还未落地,就听见草原上的马蹄阵阵。在祁连,寺庙白塔、神山神话是焦点,千年的民族历史在这里向你缓缓道来。到了祁连,方知晓人间仙境是什么模样。
 

 
 
世界上或许没有哪个地方,能像祁连一样,同时勾起摄影爱好者、宗教信仰者的无限痴念。从古至今,千百年来,祁连就是无数旅行者的梦中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祁连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指示精神,立足优势,全面开启全域旅游发展新征程,打好生态保护与全域旅游和谐发展的“组合拳”,经过十年的努力,旅游业成为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2年至今,祁连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161.89万元。据统计,截至目前祁连县有5A级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2个;旅游公厕42座;省级自驾车房车营地1个;5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2个、4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20个、3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24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9个;旅游演艺中心1处;旅游饭店139家(其中星级宾馆7家);农家客栈67家。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祁连县旅游事业砥砺前行的足迹与辉煌。
 

 
 
规划引领旅游前景
 
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如何树立旅游发展全域化的理念?顶层设计和科学引领是关键。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海北考察时的殷殷嘱托,要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力写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祁连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祁连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快卓尔山•阿咪东索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档升级,稳步推进小拉洞、天桥山等景区开发建设,以核心景区建设推动旅游产业优质发展。深挖祁连山生态资源、红西路军红色资源以及峨堡古城古遗址文化资源,围绕“123”旅游景区创建目标,储备3A级旅游景区1个。积极申报白杨沟国家旅游重点村、祁连风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争取评定3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2家、4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1家。
 

 
 
打响生态旅游品牌——高水平策划祁连山草原风情生态文化旅游节,高质量协办海北州建政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高标准组织“四个一”体育赛事活动,持续擦亮“天境祁连”生态旅游金名片。立足打造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以“行走的祁连”为主题,持续加大营销推介力度,探索建立祁连山文旅发展合作联盟。
 

 
 
提升生态旅游内涵——以民族历史文化为主线,传承阿柔逗曲、郭米则柔、阿柔婚俗、牛羊头饰品加工工艺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培育文艺创作表演、文物非遗保护、民间工艺品创作等新业态,推动非遗文化进景区,实现“A级景区+”文旅融合经济发展模式,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旅游资源丰富多元
 
祁连县因坐落在祁连山中段腹地而得名,大自然的馈赠赋予祁连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被地理学家李四光誉为“中国的乌拉尔”。
 

 
 
祁连县旅游资源丰富,有中国百大避暑名山——牛心山、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祁连山草原、世界第三大峡谷——黑河大峡谷、亚洲最大半野生鹿驯养基地。有5A级旅游景区阿咪东索景区,“祁连风光”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卓尔山油菜花景观被授予“中国美丽田园”称号,卓尔山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成功列入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5A级景区创建序列。祁连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被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祁连藏羊”“祁连牦牛”“祁连黄蘑菇”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从祁连深处的冰川孕育生发,黑河大峡谷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有70公里属“无人区”,潺潺而流821公里,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最终注入内蒙古额济纳旗居延海,历千年而不枯不涸,沃畔万顷土地,养育万物,被誉为河西走廊的“母亲河”。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持续做大做强文旅产业,让其发挥出最大效益;推进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直是祁连县文旅部门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支撑是核心关键。在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祁连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夯实全域旅游发展基础。
 
产业融合持续发力
 
旅游业已经融入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已经成为“调结构、惠民生、稳增长”的优势产业,“旅游+”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海北州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宣传、大市场”思路,发起成立援青文旅联盟,充分利用援青六省市平台,中央、省、州融媒体,省外各类博览会和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会,多途径推广海北旅游品牌形象和精品旅游线路,“天境祁连”品牌效应逐年凸显。打造了中国最美丽的草原——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等品牌节庆活动,吸引众多的游客,影响力越来越广泛,触摸的平台越来越宽泛,祁连在走出青海,走向国际,在“旅游+文化+体育”的深度融合中走得越来越稳健,体会越来越深刻,创新的灵感层出不穷。
 

 
 
“十三五”期间祁连县共计接待游客1051.9万人次,同比“十二五”增长115.63%;实现旅游收入46.19亿元,同比“十二五”增长273.7%;人均消费439元,较“十二五”增长186元。
 
回首刚刚走过的非凡十年,在海北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祁连县用实际行动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展望未来征程,依然激情满怀,祁连将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在全方位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
·
【记者感言】
 
守望祁连
 

祁连山不仅是河西走廊所有绿洲生存发展的生命之山,更是国家西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谈论最多的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所有人都深刻认识到“没有祁连山的良好生态,就没有祁连山南北的灿烂文明”的生态文明历史发展观。地处祁连山南麓的祁连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扎实推进祁连山水源涵养地生态环境治理,天然林保护和植树造林等重点领域中的重大生态工程,一代又一代祁连人表达了对祁连山生态修复工作的感触。栉风沐雨几十载,祁连终归自然,山顶冬雪初积,黄草满坡厚蓄,山已无恙,河尽曲美,拂去裤管尘埃,了却心头夙愿。

 

祁连山多样的地貌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孕育了多民族共融、多元文化并存、人文资源丰厚的特殊地域文化特色,为国家公园的试点和建设提供资源与文化支撑。

 

祁连山因为它重要的地理位置与通道功能,这条山脉及其相邻区域自古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造就了祁连山多元的文化和多民族特性,通过几千年的融合发展,形成了祁连山独特的文化。从最初的探索、征服祁连山到之后的征战、守卫,直至现在许许多多基层生态管护员的守护,无论是探索征服的艰辛、征战时的血战沙场还是守卫时的英勇无畏、守护时的无私奉献,都是“红色”文化与精神的传承。

 

祁连山,向世人展开了宽旷、雄壮的生态画卷。它担挑大美青海,承载一个民族的深情,也见证了一个时代自强不息的生命状态。

主办:中共海北州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海北新闻网由中共海北州委宣传部主办,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域名备案管理。网站内容发布和审核均由海北州委宣传部负责。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90003 青ICP备08000131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