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热线电话:0970-8642766 邮箱:2215736673@qq.com
首页 今日头条 海北要闻 领导动态 图说海北  海北视频 媒体看海北 民生关注 通知公告 这里是海北 文明实践 人物故事 生态旅游 民俗文化
现在的位置: 海北新闻网媒体看海北
【生态观察】湟水河寻源路上的动人故事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10-31 09:13:28
编辑: 宽珍措

湟水河源头。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白雪铺展在冻结的河湾,有春水之流状。”诗人笔下的湟水河,梦幻又宏阔。一条长龙蜿蜒374公里,在青甘两省交界处汇入黄河,范长江称之西宁河,亦是一条养育青海人的母亲河。

  关于湟水河的源头,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湟水河发源于被祁连山支脉大通山、日月山、华石山所环抱的湟源峡;另一说法认为它发源于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境内肯特大坂山南麓,以包忽图河、麻秀寺河、哈勒景河汇入而成,经海晏盆地、金银滩。

  我们按照世人普遍认可的第二种说法,循湟水河逆流而上,踏上寻源路。沿途沉醉于河景之多姿及金银滩的美,也感动于河岸上的人,为守好一方水源地的决心和行动……

  草原工程师的快乐

  我们一行在西海镇乘上了海晏县草原站高级草原师张宗花和朱秀莲的车。“我俩就是护草的!”一到夏秋季,张宗花和朱秀莲,基本天天在野外工作。身穿冲锋衣,头戴遮阳帽,进行灭鼠和查看草场植被,在草原上一待就是一整天。

  沿着麻秀寺河一直往北走,祁连山支脉遥遥可见。“要上高速了!”话音未落,走了许久的石子路前,突然出现一条宽阔笔直的柏油路,这段不到十公里的路,朱秀莲他们称之为高速路。走在这段平坦的路上,让饱受颠簸的我们轻松不少。

  行至大通山脚下,一片网围栏圈住的茂盛草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这片草是我们通过生态修复项目补播的,你看长得真好!”张宗花看着自己亲手种下的牧草,脸上充满笑意。这片草场是三角城镇西岔村夏季公共草场,之前退化成了黑土滩,2021年通过草地退化补播项目种出了新草,今年已经完全看不见裸露的地面了。

  为这片新绿,张宗花她们没少掉眼泪。“补播要禁牧,群众不同意。”张宗花和朱秀莲解释道,这里地处湟水河源头,实施治理刻不容缓,可申请到的修复项目,却受到群众阻拦。

  “去年6月,我们前前后后给各户讲道理、做工作,磨了一个月,村里人才同意我们补播,现在草长得这么好,干啥都值了!”张宗花笑着说,这些一小片一小片圈起来的补播的草场面积达670公顷。

  跟随她俩巡查的步伐翻过山坡,我们看到,在另一座山上有村民在主动播撒草种……

  牧民多杰扎西的盼望

  跨过条条溪流,时不时能看见牧民的帐篷。远远望去,像一颗颗白色珍珠散落在山坡上,这里是甘子河乡牧民的夏季草场。

  “望山跑死马”,我们马不停蹄走了两个来小时,走到山坡上的一处白色帐篷跟前。帐篷边上是一处处温泉的泉眼,触手滚烫,散发着浓浓的硫磺味,而这却并非湟水河源头。

  继续向前,山间溪流越多,随处可见汩汩流淌的泉水。我们每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口气。行至包呼图山深处,山坡上的帐篷中,走出一位扎着粉色头巾的妇女,热情地招呼道:“快进来,先喝口茶。”

  她叫王玉红,是甘子河乡托华村的牧民,湟水河源头就在她家的牧场。“源头还得走差不多一公里呢。”她的丈夫多杰扎西放牧归来,牵着马腼腆地笑着。他们每年夏季都来这里放牧。多杰扎西说:“这里是湟水河源头,海拔4395米,虽说这寒冷、偏远少有人来,但是生态脆弱,我们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每年只在这里待40多天,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40多天,多杰扎西每天都会经过湟水河源头,他总会在源头石碑前坐一坐,期盼着有一天,这里也会成为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得到更加科学完善的管护。

  源头人的环保使命感

  在湟水河的源头,记者见到了一座藏族妇女往桶里舀水的雕像,在她身边还站着一只藏羚羊。雕像旁边是座正上方写有“湟水河源头”字样的石碑,底座刻着“母亲河”三个字,石碑背后有湟水河水文特征的详细说明。

  望着这雕像和石碑,我更加理解了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油然而生的使命感。源头的水质、水量,正如一位母亲的健康状况,直接决定着她孕育出的“孩子”体质,及其带给下游人民的生活质量。

  湟水河之源的人们深谙这个道理。

  多杰扎西夫妻在这里的时候,就主动在草场范围巡护,他们离开后,这项工作就由生态管护员向其布和同事们全力承担。“岩羊、狍子经常出没,我巡护的时候,主要看有没有野生动物受伤或是人破坏水源。”向其布从居住的村子骑摩托车来到巡护地点,至少要一个小时,冬季遇到风雪便寸步难行,不论条件如何艰苦,他和同事们对工作都从不懈怠。这些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随之野生动物增加、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最好的工作嘉奖。

  今年以来,海晏县甘子河乡结合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推行“五员合一”工作新模式,即村级保洁员、林业管护员、草场管护员、河道巡查员、生态网格员工作职能都归于生态环境管护员,整合资金、大力改进农牧区环境整治人员的工作方式,提升农牧区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推进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

  向其布的日常工作就是环境卫生整治和生境巡察巡护,他已经得心应手。而且时间越长,他对于草原、水源的感情就越深刻,“从包呼图山涌下的无数山间溪流,汇聚成湟水河源头,它们将穿越三个城市,投入黄河的怀抱,为了家乡和沿途的人们,我要尽更大努力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

主办:中共海北州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海北新闻网由中共海北州委宣传部主办,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域名备案管理。网站内容发布和审核均由海北州委宣传部负责。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90003 青ICP备08000131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