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州情 | 文化 | 图片 | 视频 | 旅游
  现在的位置: 海北新闻网专题
聚焦王洛宾音乐文化旅游节 | 两首经典传唱青海湖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08-05 16:35:49
编辑: 潘定措

  

“洋洋西海水,威名穷天涯。”这是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对一个大湖的赞颂。这个大湖就是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

“洋洋”的青海湖之所以“威名穷天涯”,不仅因为它的浩瀚无涯、波澜壮阔,还因为古往今来,在这个“洋洋”大湖之滨,曾上演过一幕幕传奇,孕育出一段段浪漫。

上世纪30年代,诞生在青海湖边金银滩草原上的歌谣《在那遥远的地方》,表达了高原儿女对爱情的向往,上世纪50年代,一曲《金瓶似的小山》,抒发了环湖草原上的各族人民感恩奋进的美好情怀。这两首诞生在青海湖边的谣曲,让“洋洋西海水”成为了青藏高原上最深刻的文化记忆。

  

青海湖有着古老而传奇的身世,它的诞生至少可以追溯到亿万年前的那场惊天动地的“地质革命”。那时候,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深情相拥,让青藏高原从古地中海的悠悠碧波中巍然崛起,青海湖由此而生,后来因为日月山的隆升,挡住了青海湖奔流入海的通道,使得这个原本经由黄河奔赴大海的高原湖泊,成为了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盐水湖。


干旱的气候,让原本甘甜的湖水变得咸涩,可这也赋予了青海湖与众不同的魅力。青海湖湖水中日渐浓重的矿物质对阳光的吸纳和反射,使得湖水呈现出了一种以青绿、青蓝为主色调的曼妙色泽,而这也为青海湖赢得了“高原蓝宝石”的美誉。

青海湖深刻影响着环湖地区,乃至整个青海省的自然生态,大湖周边草色连天、繁花似锦,鸟族争鸣,蹄类竞奔。说不清是因为受到这一派湖光山色的诱惑,还是人类追寻美妙的山水,原本就是天性使然,人类的文明很早便进入了青海湖湖域,发现于大湖南岸的古人类文明遗址,将人类最早进入青海湖湖域的时间定格在万年之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文明将这片圣洁的土地映照得一派辉煌。

青海湖是传说中西王母的故乡,这里流传着西王母瑶池会见周武穆王的古老传说,这里至今仍保留了王莽时期西海郡的古老遗存,这里曾牧放过吐谷浑青海骢,这里也曾回荡过蒙古骑兵的铿锵足音。当历史从动荡回归平静,环湖草原上的人们选择了用和平解决纷争,用和睦化解矛盾,用互助解决困难,环湖草原呈现出了一幅祥和美好的场景。

大湖之水悠悠,大湖之波泱泱。

1939年,抗战的烽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在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时刻,青海湖边的金银滩草原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这些客人就是记录电影《民族万岁》的摄制组。



《民族万岁》是一部呼吁民族团结,积极抗日的纪录电影,这部电影表现了中华大地上各民族积极抗战的动人故事和民族风情。《民族万岁》的导演名叫郑君里,这位著名的导演,日后曾因为执导了我国电影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和《乌鸦与麻雀》而闻名海内外。

与抗战前线相比,青海湖北岸的金银滩草原呈现出了世外桃源般的温馨静谧。想象中,那应该是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郑君里带领剧组在金银滩草原拍摄羊群暮归的场景,一名男青年和一名身穿藏装的女青年赶着羊群徐徐走进画面,女青年手中的牧鞭轻轻地抽打在了男青年的身上,男青年有感而发,唱起了一首动人的谣曲,这歌谣就是《在那遥远的地方》,唱歌的人就是王洛宾。

浪漫的场景来自《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描述,也来自于若干年后王洛宾的回忆。1988年,王洛宾重返青海,这位早已声名远播的音乐家谈及这首歌的创作时曾动情地说道:“拍摄时我们住在金银滩草原达吾玉千户的家里,千户家的三个女儿长得十分漂亮,小女儿卓玛尤其出众,拍摄其间,卓玛经常为我们烧奶茶、拌糍粑,照顾我们的生活,我也经常陪卓玛外出放牧。”慢慢地,王洛宾爱上了这个藏族姑娘,卓玛似乎也对王洛宾情有独钟,可是不久后,王洛宾便和摄制组离开了金银滩草原,两人从此再也没有相见,《在那遥远的地方》便是王洛宾献给卓玛,也是献给金银滩草原的礼物。

  

  

王洛宾是在1938年第二次来到青海的,当时他是昆仑中学的一位音乐教员。年轻的王洛宾对民歌有着天生的热爱,来到青海后,他十分热衷收集青海民歌,专家考证,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王洛宾根据哈萨克民歌《牧羊人之歌》,改编创作了一首新的民歌——《草原情歌》,这也就是《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前身,这首歌于上世纪40年代被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的同学们收录进了《中国民歌》一书中,随后传遍海内外。

如今,王洛宾已逝去多年,可是《在那遥远的地方》连同那段动人的故事却永远地留在了大湖之滨,留在了金银滩草原,成为了这片土地永远的记忆。2009年6月30日,王洛宾音乐纪念馆在金银滩草原上的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开馆,人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对一位音乐巨匠的敬意。


无独有偶,就在王洛宾离开青海后,飘荡在青海湖畔的民歌旋律,又一次吸引了另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叫朱丁。

新中国成立后,刚刚从华东新闻学院毕业的朱丁就满怀报国之志来到了青海。据朱丁的夫人徐沛霖回忆,当时与朱丁一同来青海的还有三位同学,那时的青海还没有通火车,朱丁便和同学们坐着敞篷卡车从兰州来到了西宁,并在《青海日报》做了一名记者。

记者的工作十分艰辛,为了采写稿件朱丁时常深入牧区。那是一个如火如荼、激情似火的年代,在青海,朱丁感受到的是民族奋发崛起的生机和活力。

有一天,朱丁在青海湖边采访,看到当地群众载歌载舞,迎接新时代的场景,便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民歌歌词(一说是改编),并把这首歌词写进了自己的一篇通讯中,发表在《青海日报》上。

没想到这篇通讯发表后不久,便得到了郭沫若的高度评价,收入到通讯中的歌词也被作曲家冰河谱曲,经中央乐团正式配器演唱,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传唱城乡,这首歌就是家喻户晓的《金瓶似的小山》。

金瓶似的小山,山上虽然没有寺,美丽的风景已够我留恋;
明镜似的西海,海中虽然没有龙,碧绿的海水已够我喜欢。
东方那边的金太阳,虽然上山又下山,你给我的温暖却永在我身边。

《金瓶似的小山》的歌词简洁到了极致,却因为真切地反映出了环湖草原上心怀感恩的各族群众对新社会的热爱、对新时代的祝福,而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音乐是心声的流露,《在那遥远的地方》和《金瓶似的小山》跨越时空,在青海湖边汇聚,成为了青海湖最隽永悠长的文化记忆,也是善良质朴的环湖草原上的各族儿女美好心性的体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年代,我们在青海湖边举办王洛宾音乐文化旅游节,回望过往,重温经典,是希冀在浸染着青海湖波光粼粼的音符中收获文化的自信,找到奋发的动力。

  大湖泱泱,不朽诗音。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主办:中共海北州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海北新闻网由中共海北州委宣传部主办,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域名备案管理。网站内容发布和审核均由海北州委宣传部负责。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90003 青ICP备08000131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