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州情 | 文化 | 图片 | 视频 | 旅游
  现在的位置: 海北新闻网专题
【践行四力•冬走基层】全国“服务农牧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二)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11-18 15:55:57
编辑: 潘定措

【践行四力·冬走基层】全国“服务农牧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二)

流动的马背图书馆书香祁连草原

初冬的暖阳斜射在祁连大地上,牧草披金,牛羊肥硕。

11月13日,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车到祁连县峨堡镇,正逢县文化馆“双服务”活动刺绣培训班和广场舞培训在峨堡村党员活动室门前进行,各村社的农牧民群众蜂拥而至,热闹非凡。

就在几天前,祁连的马背图书馆也流动在祁连山深处。

马背图书馆已在祁连草原流动两年。两年前,也就是2018年11月初,马背图书馆在野牛沟乡大浪村油葫芦沟应需而生。当时,祁连县文化馆与青海省图书馆共同筹措2.5万元购置了藏汉两种文字的图书共五百余册,内容涵盖科教文卫等方面,并雇佣当地牧民群众的马匹,驮运到村里为牧民群众的阅读需求提供服务。至此,流动的马背图书馆正式成立运行。

马背图书馆扎根基层,服务农牧民群众,传播党的声音,有力推动了祁连基层文化建设。近年来,祁连县文化馆在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中成绩突出,今年10月,被中宣部列入第八届全国“双服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名单。

服务群众手留余香

11月14日,星期六,在地处祁连县城八宝镇的海北第三高级中学的阅览室里,各类图书一应俱全,海北三中“如沐新荷”文学社读书班的同学们正在埋头苦读。

如沐新荷,书香祁连。

“学校读书班得到了县文化馆的大力支持,赠送了上千册文学、历史、科普等方方面面的图书。一本好书可能将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尤其是爱好文学和写作的孩子们。”州第三高级中学教务主任赵海云说。

“近年来,随着读书班的创建和县文化馆各类图书的不断涌入,热爱阅读的孩子们也越来越多。三中创建的校报《飞扬岁月》《晨曦》等给爱读书、爱写作的孩子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有几位同学还获得了国家、省、州级的文学征文奖及演讲等各类奖项。”沈霞清老师告诉记者。

“三年来,祁连县文化馆相继给三中赠送文学、历史、科普等各类图书达1000册,各类文化活动深入校园,得到了师生们的喜爱。同时,在县各个酒店大厅还设有祁连县图书馆便民图书阅览点。”文化馆馆长赵元顺告诉记者。

赵元顺接着说:“随着文化建设活动的不断深入,祁连县文化馆结合祁连乡村文化工作实际,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在建好相关文化服务阵地的基础上,注重打造群众身边的文化服务队伍,聚力新时代基层文化建设,将‘精神食粮’送到广大农村牧区的田间地头和草原牧民人家。锻造了四支文化服务队伍,助力服务农牧民、服务基层,推动城乡基层文化建设,强化非遗传承保护,推进总分馆制建设。”

服务基层传递书香

之所以将马背图书流动点设在油葫芦沟,是因为油葫芦沟离县城60多公里,地处野牛沟乡大浪村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地段,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没有通电也无通信信号,沟内30余户人家,150余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单调。

即便山高路远、道阻且长,但祁连县文化馆馆长赵元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服务农牧民、服务基层。

翻山越岭、车拉马驮,赵元顺带领自己的团队,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递到脑山地区。

“把牧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服务放在第一位,就要把图书流动阅读效率放在第一位,尽心尽力为牧民群众服务,逐步提高牧民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生产生活技能,把油葫芦沟马背流动图书点建设成为示范点,帮助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尽快过上富裕、幸福的美好生活。”赵元顺说。

祁连县文化馆在丰富活跃农牧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极大地扩大了服务群众的范围,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阅读空间,打造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

“我心中的书海”“墨香祁连”校园青少年百人书法绘画比赛、文化周活动、“百姓相册——春节影像”摄影展、“元宵节猜灯谜活动”等活动遍地开花。县文化馆“文化惠民”和服务群众的能力逐年提升,同时,深入祁连县7个乡镇45个行政村,年均开展活动50余场次,服务群众达20000余人次。免费发放各类法律法规宣传手册30000余册,在县文化广场开展橱窗宣传摄影展40余次。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充实和丰富农牧民业余文化生活,推动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路上,祁连县文化馆风雨兼程,将书香、墨香和文化惠民传播地更广更远。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