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热线电话:0970-8642766 邮箱:2215736673@qq.com
首页 今日头条 海北要闻 领导动态 图说海北  海北视频 媒体看海北 民生关注 通知公告 这里是海北 文明实践 人物故事 生态旅游 民俗文化
现在的位置: 海北新闻网生态旅游
祁连:做足“绿”文章 铺就生态富民路
来源: 青海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19-09-17 16:19:22
编辑: 潘定措

  巍巍祁连,似一条巨龙横亘千里。从空中俯瞰,蜿蜒西流的黑河,泛发着耀眼的光芒,如同系在祁连山腰间的“银色哈达”,绵延不绝,壮美绝伦。

  祁连县以野牛沟乡牦牛主产区为重点,依托沙龙滩黑土滩和沙化草地治理成果,紧扣(成效输出、成效巩固、打造牦牛产业链)“三管齐下”,启动实施野牛沟乡沙龙滩牦牛产业综合体规划,扎实推进草原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逐步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治理草地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消耗向资源节约转变的长效机制,实现了生态良好、生产提标、生活富裕的“三生共赢”的草畜联动新机制。

  2018年祁连县率先纳入全省牦牛产业振兴发展先行先试县。曾被誉为“野牦牛之乡”的野牛沟乡担当起祁连发展牦牛产业的排头兵和前沿阵地。《祁连县志》记载:解放前,该地区野牦牛较多,此地由此被命名为“野牛沟”。由于上世纪50——80年代,祁连一度实现县财政自给自足。但简单“靠山吃山”,对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超载过牧、大量采伐林木,带来生态破坏、草地退化等后果。位于野牛沟乡的沙龙滩地区是该乡边麻、大浪、大泉三村的夏秋草场,因过度放牧等因素导致该区域110余万亩的草场中有90万亩草场出现不同程度退化,55万亩草场呈现中度退化,最为严重的35万亩草场退化成了黑土滩,沙龙滩也因此而得名。

  为控制黑土滩持续恶化,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祁连县立足生态保护优先发展战略,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有关生态整治新要求,积极争取国家生态保护工程,在抓好落实的同时,自加压力,积极作为,深化和创新草原保护制度改革措施和治理模式,探索草地治理模式和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努力偿还“生态欠账”。从2015年开始,加大对沙龙滩地区黑土滩问题的整治工作,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依据退化草地类型和退化程度选择适宜的牧草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在默勒镇克什查和野牛沟乡沙龙滩推广退化草地改良、黑土滩和沙化草地治理模式,累计累计投入资金2970万元,治理黑土滩及沙化草场面积25万亩,草地植被盖度从10%提高到80%以上,牧草平均高度达到50厘米以上,平均亩产鲜草由治理前的50公斤提高到350公斤,几乎是天然草场的2倍,相当于无形之中为当地增加了近50万亩的优质草场。

  祁连县野牛沟是青藏高原野牦牛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野牦牛与家牦牛混群区。如今,野牛沟乡已成为祁连县牦牛产业综合体试验区和重要的牦牛种质资源带。依托丰富的野血牦牛资源,野牛沟乡先后组建8家各类合作社,入股牧户逐年扩增。今年刚刚整合组建的野牛沟乡大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成为其中的姣姣者。

  “人工种植出来的草,牛羊也同样爱吃。”大浪村村支书玛久介绍道。今年,大浪村成立了大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玛久是该合作社的法人及董事长。

  玛久继而介绍,大浪村的276户牧民群众全部入股大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由9个人牵头组织管理,由各村社选出5名代表共同经营,村里以家庭为单位,每人入股4头牦牛。目前合作社已拥有5000多头牦牛,玛久由此也成为祁连草原上最大的“放牛郎”。

  说起今年的收入,玛久难掩心中的喜悦:“先前没有人要的黑土滩,现在都想要回来。刚刚举办的野牛沟乡牦牛产业综合体观摩签约活动暨野血牦牛产业发展论坛上,我们大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与唐古拉集团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了战略合作伙伴。”玛久预计到明年六月份,大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入股的牧民就可以拿到第一笔分红。

  祁连县野牛沟乡党委书记祁才让是一位在基层工作了近十年的乡镇干部。他说,沙龙滩因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现如今,25万余亩的黑土滩,通过草地植被恢复治理,不但改善了当地的环境状况,也让黑土滩从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如今的“芳草萋萋”,昔日退化的草场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祁连县依托祁连山、退牧还草、生态补奖、试验区建设“四大工程”,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等方式,通过建设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形式对草场集约化经营,对牲畜进行集中饲养和出栏,在牧草返青期开展禁牧和舍饲圈养,有效减轻草场放牧压力和促进植被恢复。同时,过剩的劳动力在畜牧业中得到解放,从传统生产束缚中摆脱出来,走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了“减畜不减效,减畜不减收”,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

  “合作社没入之前,养着七八十头牛,收入也不是很好,出售时市场价格也不知道,自己摸索着卖,价格也上不去。现在入了合作社后,有办公室,联系生意时,通过合作社也好联系,价格卖得也好,收入比以前好。”说这话的是祁连县野牛沟乡大浪专业合作社牧工达哇才让,他是最早加入大浪合作社的牧民之一,如今他已经成为合作社的专业牧工。

  牧民变股民,资金变资本,大浪合作社在发展生态畜牧业,增加群众收入中实现了华丽转变。牧民尔玛高兴地说:“这样的模式来买牛的大老板们也喜欢,为他们节约了过去分时分力的运输成本,可以一次集中采买,而且我们每头牛的价格也能比过去多卖出200元。”尔玛见证了沙龙滩生态向好的变迁,在他看来,“三生共赢”才是牦牛产业发展的长远之计。

  目前,祁连县野牛沟乡已引进野血牦牛38头,组建牦牛核心群200群5000头只。同时,启动建设农业部牦牛遗传繁育观测站,为全县牦牛科技养殖、数据采集、示范推广等牦牛繁育体系建设发挥着极大的助推作用,野牛沟“野血牦牛”已成为祁连县培育和打造牦牛产业的第一品牌。野牛沟乡乡长鲍宪琴告诉笔者,继野牛沟达玉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活畜进鲁”之后,野牛沟大泉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牦牛启运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县,输出良种牦牛70头只。年内,将在野牛沟乡大浪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启动千头牦牛养殖基地建设,组建全县最具规模的良种牦牛繁育基地,将打通牦牛良种繁育输出的“最后一公里”。

  祁连县还从放牧方式等入手,创新草原保护与草业发展模式。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牧草生长规律,积极组织探索推行“春季休牧、夏季游牧、秋季轮牧、冬季自由放牧”的天然草地放牧新制度。“采取新放牧制度以后,去年休牧的草山产草量比上年提高了30%。”祁连县草原管理站副站长马彦武说。

  九月的祁连草原碧空万里,一群群黑色的野血牦牛浩浩荡荡铺展在金色的原野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犹如织绣的黑珍珠涌动在天边的草原上。野牛沟乡大浪村牧民才郎多杰说:“以前的草场,下完雨的第二天地皮就裂缝,一片一片的像乌龟壳。现在牧草长高长密了,黑沙捂罩的天气少了,黑河水的流量也大了,以前见不到的野生动和珍禽回来了,真的是山也青了水也绿了,老百姓盼望的金山银山变成现实了。”

  祁连县生态环境的逐步好转促使县域内气候条件逐步改善,激发了广大群众向“生态银行”要发展“红利”的劳动热情和全民参与建设“美丽祁连,幸福祁连”的积极性,使祁连县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及生态立县战略下,以生态文明为统领,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勃发出无限生机。

主办:中共海北州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海北新闻网由中共海北州委宣传部主办,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域名备案管理。网站内容发布和审核均由海北州委宣传部负责。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90003 青ICP备08000131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