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州情 | 文化 | 图片 | 视频 | 旅游
  现在的位置: 海北新闻网专题
【我和我的祖国】红山嘴脚下的路丨我们身边的变化
来源: 海北新媒
发布时间: 2019-05-24 14:24:08
编辑: 潘定措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金银滩草原红山嘴的脚下。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路,从田野里探出头来,延伸到不远处的村庄,再从村庄延伸到另一片原野。于是,路便将田野、村庄、草地串联起来。站在路上,既看不到路的源头,也看不到路的尽头。唯有坐在路边的草地上小歇时,欣赏着映入眼帘的一朵朵鲜艳的马莲花,一簇簇茂盛的芨芨草,一片片随风起伏的青稞田野时,才会揣测伸向远处的路会是一个多么让人憧憬的样子。

       说起我家乡的路,谁也不清楚它存在了多长时间,只知道家乡的路,它静静地守护着村庄,供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的农牧人休养生息,延伸向往。我是怀揣着梦想与希望,穿着布底鞋,踏着家乡这条路勇敢的脊背渐渐长大的,踩着家乡这条路坚强的臂膀,跨进了师范的大门,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这里留下了我许多的怀念和难忘的足迹。

       在童年的记忆中,家乡的路不计其数、蜿蜒曲折,而且每一条都是土路,它晴天飞沙扬,雨天泥汪汪。在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县完小和221厂的乙区小学合并了,离我家也有一段路程。记得有一天早晨,我朦朦胧胧的听母亲说:“今儿个老天爷又让我们休息了。”听到这句话,我就知道天下雨了,立刻从被窝里爬起来,望着一股一股哗啦哗啦往下流的房檐水,心也就从晴天变成了阴天。因为我家门前的土路,一下雨就特别不好走。它坑坑洼洼,凹凸不平,雨天屯积着泥水,不小心踩在水潭子里,整个脚就会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

       那天早晨,我吃了几口父亲拌的炒面,戴上草帽,把书包抱在怀里赶紧去上学。“天哪!这可怎么办?”看到眼前的情景,我自言自语着。小河沟被雨水冲刷得特别宽,水涨得也很高,漫到路上来了。我查看了半天,找了一处水面较窄的地方,退到稍远处,用助跑的方式飞跃跨过水沟,泥泞搞恶作剧,脚下一滑,仰面大叉摔倒在地上,我一骨碌爬起来,环视四周,生怕别人看见。屁股上全是泥巴,草帽也落到泥中了,幸好书包没有沾到水里。我及时洗去草帽上的泥,抱着书包三步一滑地往学校赶去。

       我赶到学校时,已经上课了,老师看着我狼狈不堪的站在教室门口,就马上让我回到座位上。下课后,我才发现脚上的布鞋变成了泥榔头,凝固在布鞋上的泥巴掉在地上,已被我踩成了一片干土,脚下一片狼藉。此刻,我偷看着同学们的脚,他们有的穿着雨鞋,有的穿着球鞋,脚底下很干净。趁他们还没发现,我悄悄的把地上的土扫干净,然后就到厕所洗拖把的水池里,用破笤帚把鞋上的泥刷干净。有谁体会过湿了的布鞋穿在脚上的那种感受。放学了,我继续小心翼翼的沿着这条泥泞的路回家。那时候,我心里就向往着,这条路要是变成水泥的该有多好啊。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几十年一瞬而过。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我的家乡也随着祖国前进的步伐,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红山嘴脚下的景象,今非昔比。

       常言说得好,“有路必有福,致富先修路”。只要是一个地区的路通了好了,这个地区的发展速度就会更快。建国七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党的惠民政策的关爱下,家乡这片不甘落后贫穷,向往富裕、幸福生活的土地上,奏响了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进行曲,处处一片新面貌。在我的眼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红山嘴脚下的路,改变了往日的容颜。一条条崭新的硬化路、宽阔气派的柏油路四通八达,各型车辆川流不息,车水马龙。公路两旁白色的栅栏排列整齐,花坛里种植的各色花朵散发着诱人的芳香,挺拔俊俏的树木、笔直的路灯,笑迎着过往的行人。人行道干净整洁,一间间装饰精致的商铺里人来人往。路边的广场上,健身器材应有尽有,休闲的人们随着激情的现代音乐,在这里手摇彩扇,跳着锅庄。通往新疆的315国道也从我的家乡穿行而过。

       有一天,我和弟弟相约,坐着侄儿驾驶的私家车,沿着平坦的硬化路来到他乡村的家里,当我走进砖墙砖门的院子里,看到父亲和弟弟使用过的农耕工具默默的搁置在院中时,一种难以割舍的亲切感涌上心头,曾经的农村生活,一幕幕鲜活灵动的浮现在脑海中……弟弟抚摸着这些农具说:“如今,党和政府更加关心体贴我们农民了,农村还实行了许多好的政策。特别是修通了硬化路后,现代化的农耕机器来到了乡村。过去这些笨重的家什淘汰了,用不上了。但它们都是我家的劳动功臣,我舍不得丢掉。现在,我们住进了县城里农牧民定居点的楼房里,日子过得就像俗话中说得‘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退了休的农耕工具,也只好继续守护着我的家园。”

       听弟弟介绍,村里的硬化路,先是“县乡通”,然后是“村村通”,接着是“户户通”。如今又通向了田间地头。有了这平坦省事的硬化路,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和实惠,干农活轻松了。专业化、机械化的播种、施肥、收割等农作方式已经进入各家各户的农田。往日那头戴草帽,两脚泥巴的步行者无踪影了,慢悠悠咯吱咯吱的木轮大马车消失了,在“秋老虎”的阳光下,汗流浃背、屈腿弯腰、挥镰收割的情景,只能留在记忆中了。跃入眼帘的是小轿车、摩托车、农用车在硬化路上穿梭来往,手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在田野里奔忙。

       家乡的硬化路不仅直接通到了大门口,而且还伸向了偏远的牧区,它就像银色的带子,安稳延绵的镶嵌在大草原的怀抱中。过去,牧民进县城办事,只有靠骑马走好长时间才能到达,然后把马拴绑在路边的电线杆子上,非常麻烦。如今,牧民的出行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生活水平不断更新,家中的自行车、摩托车只是用来放牧,私家小轿车在安全快捷的硬化路上,自由自在的行进往返。

       在国家富民强国的政策沐浴下,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告别了那种干活全靠人力或牲畜耗时耗力的劳动方式,享受着道路改变、交通发展带来的好处。精神抖擞、安居乐业,笑靥写在脸上。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惠民政策的日臻完善,给家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盛景。我儿时的心愿也已实现。红山嘴脚下东西南北的路,畅通无阻,充满了勃勃生机,映满了家乡人辛勤耕耘的足迹。它守护着家乡的土地,记载着家乡的变迁。我热爱家乡,感恩党的好政策,虔诚的祝愿我的家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奔向更加灿烂辉煌的前方!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