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州情 | 文化 | 图片 | 视频 | 旅游
  现在的位置: 海北新闻网省内外媒体看海北
【西海都市报】党旗在脱贫路上飘扬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19-05-17 08:41:32
编辑: 潘定措

  建立180人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1610名干部职工与1573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帮办实事600余件,45个行政村的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经营性收入达1180万元……一串串数字背后,是党建力量担当起了脱贫攻坚的顶梁柱。

  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坚持以大党建为统领,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中心工作,通过实施储备村级后备干部、抓实第一书记管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建强基层力量,有效厚植基层基础,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凝聚起强大的“红色力量”。

  每年的旅游旺季,祁连县阿柔乡草大坂村普合毛多杰在自家的牧家乐里忙得不亦乐乎。自从当选村后备干部,他带头创办牧家乐,安置6名贫困群众就业,带动年轻人踏上创业路。

  如今,在祁连像普合毛多杰这样的优秀青年还有很多。但在几年前,全县35岁以下的村党支部书记为零,平均年龄52岁,村干部队伍结构老化、动力不足、能力不强等问题凸显。

  农村要富关键在支部,支部要强关键在干部。对此,祁连县从2017年年初开始全链式培养藏区村级后备干部,在选、育、管上持续发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怎样把村后备干部选准?如何让村后备干部留得下、用得上、能进步?祁连县实施“春苗”“领头雁”“能力提升”“设岗定责”“差异观摩”等培养工程,通过采取理论+观摩、自学+互学、岗位+历练的形式,开设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课程,为后备干部精心配“菜”,让不同“苗子”吸收“养分”,把带头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培养成后备干部、优秀后备干部培养成村“两委”班子成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源头活水。2018年,42名党员被列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

  2018年祁连县全面启动“破零复壮”工程,截至2018年12月,全县45个村全部实现“破零”,完成总任务的100%, 年收入超过10万元村达到23个,比2017年增加13个。

  八宝镇麻拉河村,这个在去年成功举办过玩偶狂欢节的小村庄此次吸引记者眼球的是让村民们钱袋子鼓起来的喜事。

  位于卓尔山下的生态木屋非常漂亮,是贫困户增收的新渠道。“这座生态木屋是2015年的扶贫项目,现在每年以42万元的价格承包给青海青鹏商贸有限公司运营,这笔钱全部用于麻拉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村党支部书记马福元介绍道。

  “近年来,来祁连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我们麻拉河村又在卓尔山脚下,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了方便广大游客,2017年建成了停车场,我在停车场当管理员,一个月的工资是3700元,一年收入也有4万多元。到了旅游旺季,村里还为我们无偿提供摊位,媳妇卖一些酸奶、酿皮和当地特产等,几个月下来也有两万多元。”靠着旅游发家致富的麻拉河村村民马进德高兴地说。

  马少东是麻拉河村的贫困户,家里有6口人。以前就在县城附近打零工,干的是背沙子的苦力活,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马少东也成了乡村旅游这个热门产业中的一员。去年,马少东拿出积蓄,并且贷了小额贷款,凑足了50万元,盖了10间房,经营起了农家宾馆。当记者问去年他家的收入时,憨厚的他向大家算起了一笔账:“我被村里聘请为生态管护员,一个月有1600元工资,去年产业到户资金分红3912元、村集体经济分红6978元,现在我已经成功脱贫了。”马少东言语之间难掩喜悦。

  “依托扶贫旅游开发项目,对部分集体草场租赁开发旅游项目,修建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园,壮大集体实力,成为当前麻拉河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真实写照。去年麻拉河村村集体收入达140万元。”八宝镇镇长马应彪说。

  去年,麻拉河村修建了一幢1636平方米的集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农家园和一处2300平方米的养殖小区。这种规模化的农家园通过与扶贫项目联动,不仅能为村里单打独斗的零散户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而且真正收到了“开发一处景点,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的良好效果。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