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州情 | 文化 | 图片 | 视频 | 旅游
  现在的位置: 海北新闻网头条新闻
【一次海北行 一生海北情】李校长的援青情怀
来源: 海北新媒
发布时间: 2019-05-09 17:02:12
编辑: 潘定措

       一群不畏高寒、不畏艰苦的人们,他们用智慧、爱心在青海这片高原热土上播种着知识的种子,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令人敬佩的业绩,本文的主人公——援青教师、门源回族自治县第三初级中学副校长李君虎就是其中的一名。

       初见李君虎时,他正在培训门源县第三初级中学的老师们,等下课时,记者说明来意后,李君虎有些不好意思地摇摇手笑着说:“我只是在尽自己的力量为门源的教育、孩子们做点事,没有什么值得报道的。”走出课堂的李校长,与刚才那位声音洪亮、思维敏捷、侃侃而谈的教学专家截然不同。

       已过不惑之年的李君虎原是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米山中学副校长,2016年7月作为威海市“援青工作组”成员来到门源第三初级中学。

       “提起青海,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海拔高、气候寒冷。接到援青任务后,心中也有一些纠结,援青是一个很好的历练机会,可是妻子工作也很忙,不忍心把照顾一家人的重担全落在她一个人的肩上。但是令李君虎意想不到的是妻子已悄悄为他准备了厚棉裤、羊绒衫以及其他生活必须品,鼓励他珍惜这次援青机会。”正是妻子莫大的支持,让李君虎下定决心背起行囊,告别了亲人,告别了朋友,心怀着责任与爱心,毅然走进高原,坚定而热情地投入到“教育援青”工作当中。

       “真正到这儿之后,感觉条件没有想象的那么艰苦。”李君虎乐观地说。“但是,身体还是有些不适应,睡不着觉成了我最大的困扰,三年来,每天晚上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李君虎表示,不管环境多艰苦,条件多恶劣,都要将责任感化为无尽的力量,把最好的教学经验和最真的援青情怀带到海北。因为,李君虎觉得这将成为他一生最美的回忆。

       初到门源三中时,李君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当地老师特别能吃苦耐劳,工作认真仔细。但是学校对教师的指导、培训等方面很缺失,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如何把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入课堂,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以攻克这个难题为目标,他主动与领导沟通,与同事探讨,在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组建了“名师工作室”。“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只有教师接受了新理念、新知识,才能给学生传授更好更核心的知识。”这也是李君虎组建“名师工作室”最初的想法和最终的目的。

        “名师工作室”组建初期,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碍。刚开始有些老师担心当地孩子适应不了新的教学模式,并不认可。但是,为了使“名师工作室”发挥最大的作用,李君虎仔细推敲、认真研究,决定由他先负责培训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然后学科带头人带头上课,让所有的学科老师听课,再进行评课、运用到课堂上。渐渐地,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受到广大师生的接受和欢迎,经过多半年的努力在全校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8年,门源三中中考总分平均分名列全州第一。

       “名师工作室”产生的成效很快在海北州流传,也很快得到了同事、学校和上级部门的认可和赞许。于是,李君虎又受到“重托”,被学校称为“专家”的他对全县的教师进行了轮流培训。如今,由他一手创办的“名师工作室”已成为教师“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

       “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带动,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精讲多练,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方法也改进了。由于山东支教老师对我们教师的改变,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改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在全县范围内得到认可,其他学校也希望这些山东支教老师到他们学校进行支教,来带动他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门源三中副校长法玉德深有感触地说。

       “名师工作室”的组建,使当地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如今门源三中有了一支业务能力强、教学技能精湛的教师队伍。但李校长觉得这还远远不够,毕竟他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如何培养一支业务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和迅速提升当地教科研能力,把威海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果在海北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李君虎向援青团队说明了这一想法后,得到了团队的大力支持,他们向山东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在李君虎与援青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威海智慧教育云信息平台最终落地并推广。

       900万份素材、600万道练习题和800多个虚拟实验,为当地广大教师提供了最顶级、最前沿的教学资源,使门源教师感受到信息技术为教学所带来的便利,提高了课堂效率。“我一有时间,就和同事们通过登录威海智慧教育云平台的空中课堂,学习相关教学知识。资源涵盖所有的学科,它的课件还有教案、作业是一体化的。自由组卷系统特别好,我们用的就是自由组卷这套系统,极大方便了我们的教学。”门源三中教务处副主任马永秀说。

       为了门源的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好,李校长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三年来,他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倡导高效课堂,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落实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在李校长的努力协调下,门源骨干教师先后10余次赴威海凤林学校、文登实验中学、米山中学等参观学习,相互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回顾这近三年来的高原工作生活,李校长作为一名教师有他独特的理解:山东援青是要求“科学援青、务实援青、真情援青”,援青工作贵在援,重在融。

       在海北支教的日子里,李校长总有很多新思路、好想法,他觉得时间总是不够用。2018年,一年半的援青支教服务期满,李校长本可以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但他觉得手头的工作还有很多没有做完,他主动申请,执意留了下来,继续为海北教育事业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我的想法还有很多,我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倾力倾情,做好援青期间的每一件事。”李校长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海北学子的深情深深地感动着记者。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是一种简单的职业,既需要智慧,更需要情怀。“能当一名老师,不说情怀天下,但至少是情怀自己的学生。虽然也有调皮难教的学生,可是看到更多的学生健康成长,一种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这是对学生的情怀,对家长的情怀,对校园的情怀。”正是因为这份情怀,李校长从工作中找到了无限的快乐,也把这份幸福带给了学生和自己。

       结束采访时,李校长感慨地说:“感谢海北,在三年里我收获多多,山川无言,大爱无疆,爱是最好的前行动力,有了动力,身心健康,走的会更远……”

       三年的援青工作时间即将结束,记者相信,山东援青人员那份对第二故乡满腔的激情和无比的热爱将会伴随他们一生……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