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州情 | 文化 | 图片 | 视频 | 旅游
  现在的位置: 海北新闻网州情
【海北历史】 祁连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11-28 10:24:03
编辑: 张芳

祁连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东与门源县、大通县接壤,南与海晏县、刚察县相连,西与天峻县为邻,北及西北与甘肃省酒泉市、肃南县、民乐县、山丹县为界。是青海北部的天然屏障,是通西域之要道,丝绸之路南线经于此,北出扁都口与甘肃省接壌,古有“青海北大门”之称。县域东两长180公罕,南北宽186公里,总面积1.58 10 万平方公里。

祁连县因地处祁连山而得名,历史悠久,本为羌人居地。魏晋南北朝时,祁连地区前后为前梁、前秦、后凉、南凉、北凉等辖地。北凉亡国后,地入吐谷浑。隋时隶属西海郡。隋亡,吐谷浑复其故地。唐代,祁连地区又属吐蕃王国。宋代,为河湟吐蕃确厮哕地方政权厲地。元代,为甘肃省甘州辖区,明代,为丙宁卫所辖阿吉等藏族部落居地。清代,隶属西宁府,祁连东部为大通卫地。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编定青海蒙古5部29旗,祁连为和硕特西右前旗驻牧地,隶属青海办事大臣管辖。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设门源县,祁连为门源地。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由门源县析置祁连设治局。1949年11月22 S解放,1950年设祁连行政委员会,1953年成立祁连先政府至今。

“祁连”为匈奴语,是"天山"之意。地域辽阔,景色宜人,素有“牧区江南”之称。早在元代就以“八宝”闻名于世。所谓“八宝”,是指鹿茸、麝香、蘑菇、大黄、金、银、铜、铁这八种资源。阿眯东索(牛心山)是祁连的象征,巍峨高耸, 一山尽揽四季之景,北与以沙岩为面绿茵当项的卓儿山相映成趣,祁连县城就坐落在牛心山下,八宝河畔。大自然是杰出的雕刻师,牛心山有成群的石像,神态各异,绝无雷同。有的如苍鹰翔翔、雄鸡报晓,有的如岐龙出水,骆驼远征,还有的如牧童吹箫,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形状。特别是那108座石佛就有108种神态,栖栩如生,仿佛在虔诚地祈祷神灵使这一方富裕平安。站在丝路古道(南线)峨堡(原名博望城、俄博城)的古城墙上,往事如烟。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僧人法显经峨堡,前往天竺(今印度)求经,在扁都口的崖岩上凿下令人难懂的神秘石佛;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帝征吐谷浑,在峨堡和阿柔地区展开覆袁川大战,一时墩台烽燧,狼烟四起,金戈铁马。炀帝在大帐中运筹帷幄,致使伏允20万兵马灰飞烟灭。场帝获胜后率40万大军风雪夜宿扁都口, “士卒冻死大半,后宫妃、主狼狈相失,与军士杂宿山间”,多么惨烈的场面啊。

而时过1300多年,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王震司令员率二军指战员在峨堡接见阿柔千户南木卡才巷时写下“白雪罩祁连,凯歌进新疆”,一切仿佛就在昨天。祁连以深厚的远古文化造就了拉洞元山新石器时代的辉煌。高不可攀的麻穆哥良山依然有讲不完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的补天石,继续演义着“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神话传说。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