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州情 | 文化 | 图片 | 视频 | 旅游
  现在的位置: 海北新闻网
【青海日报】整体脱贫:刚察走出自己的新路子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8-11-12 09:13:53
编辑: 樊明

    2018年十月金秋,海北藏族自治州脱贫攻坚战场上传来捷报:经县级提出、市级初审、省级核查和公示等程序,再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专项评估检查,刚察县完成预定目标,从全省贫困县行列中退出,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攻坚拔寨

  一年一个台阶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刚察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和中央及省州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全面落实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牢牢锁定“一前列、两不愁、三保障、四确保”的总体目标,精准绘制脱贫发展“路线图”,强力整合集聚各类扶贫资源要素,全力以赴狠抓脱贫攻坚工作,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既定目标任务。

  在2016年脱贫攻坚成效综合评价通报中,刚察县被列入全省脱贫攻坚综合评价好的15个县(市、区)之一,并荣获2016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全州脱贫攻坚创新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

  通过两年的集中攻坚,全面实现12个贫困村退出,1322户4049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经测算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283.48元,大幅超出扶贫标准线,县、乡、村、户脱贫标准全面达标。

  今年10月,经国家贫困县退出专项考核验收,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刚察县从全省贫困县行列中退出,实现了整体脱贫和脱贫攻坚走在全州前列的预定目标。

  精准施策

  一步一个脚印

  既为“攻坚战”,就必然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攻其要害。对此,刚察县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脱贫攻坚两大举措。

  夯实“四个基础”,强化脱贫攻坚制度保障。

  ——建组织强基础。及时调整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乡(镇)、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乡(镇)脱贫攻坚站,贫困村脱贫攻坚室,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扶贫工作格局,使脱贫攻坚从“单打独斗”转变为“联合发力”。

  ——立军令压责任。制定出台了乡(镇)党委和政府、县直有关行业部门等一系列脱贫攻坚考核办法,将全县脱贫目标任务和“九个一批”攻坚计划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部门,层层签订脱贫目标责任书立下“军令状” , 脱贫攻坚从“软任务”转变为“硬指标”。

  ——定调子强宣传。及时编印了《刚察县扶贫惠农政策文件汇编》《刚察县脱贫攻坚手册》《乡(镇)脱贫攻坚口袋书》等藏汉双语宣传资料,并召开常委会、常务会、专题会、推进会等各类会议,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使脱贫攻坚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定总量保投入。 2016年至2018年,每年由县级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000万元,着力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2016年至2017年,县级财政投入达3798.2万元,其中县级配套扶贫资金2000万元,贫困农牧民建房补助1498.2万元,美丽乡村县级资金300万元。

  解决“四个问题”,不断提高扶贫攻坚成效。

  ——精准识别,着力解决“扶谁”的问题。抽调全县289名各级领导干部,按照“五看五清”原则和“两评议一比对两公示一公告”,精准核定出了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

  ——精准发力,着力解决“谁扶”的问题。深入推进“三个全覆盖”,确定了“531”结对帮扶措施,实现了各乡镇贫困村和贫困户对接帮扶全覆盖。同时,选派省州县乡扶贫驻村工作队14支;选派扶贫驻村干部44名,并将全县31个行政村社情民意党建信息员聘用为扶贫监督员,进一步充实了县乡脱贫攻坚工作力量。

  ——精准施策,着力解决“怎么扶”的问题。按照“争取脱贫攻坚走在全州前列”的总体定位,构建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体系组织网,提出了精准脱贫“1234”工作目标,制定了“1991”精准脱贫政策体系,为全面实现精准脱贫开出了根治“药方”。

  ——精准脱贫,着力解决“如何退”的问题。严格按照省州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工作流程和县级贫困户退出核查全覆盖的要求,严把“组织关、退出关、责任关、引导关”四道关口,确保验收工作真实规范,全县贫困户错退率、漏评率均低于2%,群众满意度达97%。

  积极探索

  创建特色扶贫模式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刚察县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创建了许多凸显地域特色、发挥自身优势的“刚察扶贫模式”。

  ——旅游扶贫模式:牢固树立旅游和扶贫融合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湖河山城”生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从2015年开始,由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鼓励贫困农牧民积极投身旅游项目开发和服务,加快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综合服务业。期间,重点实施了泉吉乡扎苏合村梦蓝圣境旅游度假村项目建设,年乃索麻村和哈尔盖镇果洛藏秀麻村乡村旅游扶贫宾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以资产收益分红方式,促进贫困农牧民增收。

  ——智力扶贫和边缘扶贫模式:坚持“外力帮扶”与“内力激活”同步推进,进行“内外兼修”,将转变观念、智力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总开关”,纳入“九个一批”脱贫体系当中,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以“三个转变”,即转变生活方式、转变经营理念和转变理财观念,全方位开展了“六大智力”(思想道德、知法守法、善经营、懂管理、持家治家、文明生活和劳动技能素质)扶贫工作,首创了“精准扶贫流动红旗评比制度”、“贫困户帮扶信用登记制度”,改变了脱贫攻坚工作“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

  同时,在全省首推了边缘扶贫模式,对达不到贫困线标准,但生产生活相对困难,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县定边缘贫困户,从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进行扶持。

  ——保险扶贫模式:在以往小额保险(每人投保10元)的基础上,按照460元/人的标准,从2016年起,县财政、保险公司各出资50%,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六项合一”综合保险。

  同时, 2017年全面启动藏系羊、牦牛保险试点工作,对全县牲畜全部纳入保险范畴。贫困户自筹费用由联点帮扶党员干部承担,形成了一套“政府支持、贫困户受益、市场运作、广泛覆盖”的扶贫保险体系,提高了贫困农牧户抵御生产风险的能力。截至目前,共理赔“六项合一”综合保险92万元,牛羊保险2783.14万元。

  ——生态保洁扶贫模式:结合创建“国家级卫生城镇”、“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和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按照贫困村配备10名和非贫困村不少于5-8名的要求,每年落实资金154.8万元,在全县31个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自主择优聘用,组建成立了326名村级扶贫保洁队伍(每人600元/月),实现了农牧区生活垃圾全面长效治理和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及稳定脱贫的“三赢”。

  ——精准统计扶贫模式:将精准统计纳入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扶持的各个环节,制定了《刚察县精准扶贫统计监测调查方案》,做到收入监测“三统一”,实现了精准扶贫全方面覆盖和监测,确保了脱贫精准度。

  ——“四库”网络扶贫模式:积极探索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载体,以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着力点,探索建立了“四库”网络平台,依据纳入数据库群众反映的困难和矛盾纠纷等问题,采取“一事一表、限时办结、督办销号、动态管理”的方式,集中人财物力量进行解决,为巩固提升全县脱贫攻坚成果,维护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奠定了基石。

  ——援建扶贫模式: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援受双方合作,坚持对口援建资金项目的60%向基层倾斜、向贫困群众倾斜、向改善增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造血功能”倾斜,累计投入援建资金3.3亿元,集中培育了一批带动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精准施策,扎实行动,集中攻坚。在这场伟大的攻坚战役中,在勇往直前的攻坚大军中,刚察扬鞭亮剑,大胆创新,主动作为,不仅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牧区特色、刚察特点的脱贫攻坚新路子,同时也为全省其他地区积累了宝贵的脱贫经验。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