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州情 | 文化 | 图片 | 视频 | 旅游
  现在的位置: 海北新闻网
【海晏要闻】海晏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9-18 11:19:36
编辑: 樊明

   近年来,海晏县按照省体育局“13456” 总体思路,将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大力实施体育融合发展战略,深化体育改革、更新体育理念,谋篇布局体育产业发展,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全县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积极加强全县体育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体育设施普及率。全县现有健身场地95处,健身场面积共58万平方米,人均占场地面积15平方米,其中健身点38处,篮球场32处,农牧民健身工程19处。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体育基础设施网络,保证了体育产业化的基础要求,解决了群众“想健身”、“能健身”、“会健身”的问题,为海晏县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才队伍不断扩大

    为了加强对基层全民健身活动的管理和指导,海晏县配备了 “三区”文化体育专干和体育社会指导员46名,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仅在历届全国和省级民族体育运动会赛马、摔跤等项目中均获得好成绩,而且相继产生了切阳什姐、曹沫捷等一批优秀体育人才,为青海争得荣誉。同时,全面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纳入日常教育教学计划之中,积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提高了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力度。

    品牌打造提质扩量

    海晏县借体育平台聚集人气、吸引游客,借旅游资源发扬光大体育赛事。体育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将体育的‘动’与旅游的‘静’相结合,用各类高规格品牌户外赛事及特色体育活动使旅游景点、文化品牌‘活’起来。一是紧抓海晏县被命名为“青海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赛马之乡的机遇,开展农牧民运动会、草原“那达慕”大会等活动,以民间赛马、马术、那达幕为主要内容,广泛宣传、推荐海晏县民族体育活动,在县域形成了“一乡一品牌,村村有特色”的民间体育发展格局,打造了以哈勒景“马背民族互动营”为主体的民族文化体育品牌。二是在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影响和带动下,结合地域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打造了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点、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品牌赛事活动。相继举办了环青海湖赛马会、“交通银行杯”青海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暨第二届全民健身大会北嘎藏式摔跤比赛、环青海湖自行车联赛海晏站总决赛等重大体育赛事,3项自行车赛事在海晏县连续举办5年的赛事举办权顺利签约。三是打造以“金银滩水上乐园”为主的水(冰)上运动品牌,现已连续举办三届冰雪休闲健身大会暨海晏县冬春季文体旅游系列活动,特别是海晏金银滩冰雪体育竞技项目、带动旅游由“夏秋火爆”向“全年恒温”的转变,实现了体育产业“全季发展”。颠覆了国内外游客对“大美青海”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文体旅新业态发展的传统印象。

    产业发展持续升温

    通过以环湖赛系列品牌赛事为主打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卫生、健康、养老、传媒等其他领域融合发展的“环湖模式”已全面开启,探索发展出良性循环的路子,催生了一批新业态。截止目前,全县体育销售收入达343.8万元,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115人,共有体育产业经营单位3家,体育经营场地46处,体育器材经销店3家,民族传统弓箭服务单位3家,体彩销售店3家,民族体育旅游开发企业3家,另外还有体育社会组织 13家。体育用品、体育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加大,逐步形成了体育产业服务体系。赛马、马术、摔跤和锅庄等15个体育单项协会,承担着海晏县体育市场化运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成为海晏县体育文化企业之外发展体育产业所依靠的中坚力量。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