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州情 | 文化 | 图片 | 视频 | 旅游
  现在的位置: 海北新闻网
第二届海北最美乡村(四) | 青山绿水美田园:寺尔沟村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6-29 16:05:46
编辑: 超级管理员

  寺尔沟村位于达坂山脚下,距门源回族自治县东川镇政府13公里,地处山区,全村6个社,251户1115人。近年来,村“两委”借助地处沟岔、地理条件优越、有发展潜力的实际,从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培育良好村风三方面发力,使昔日小山村“华丽转身”为一个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最美乡村”。先后荣获民族团结进步达标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先进村、政法维稳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2016年被评为全州“美德乡村”。

  “两山夹一谷,谷中一村落”。走进寺尔沟村,一条小河贯穿山谷,河堤两旁坐落着整齐干净的民居,蓝瓦白墙的村党员活动室安静屹立,门前的广场上老人们悠闲地拉着家常,晒着太阳。村幼儿园里时不时地传出孩子们爽朗的笑声,旁边的“幸福大院”里,那些五保老人们正满面红光,悠然自得地在花园里锄草浇花,收拾着自己温馨的家园。平整干净的乡间硬化道路,弯弯曲曲延伸到远处的深山里,仿佛是通往仙境的阶梯。远处阳山柏挺拔傲然,阴山松古老苍劲,在碧蓝如洗的晴空下,是一片连绵不断的青山绿树,各种野花在丛林间争相盛开,绽放着如云霞般绚烂的色彩,随着季节的更替展示迥异的风采。

  生态优势是寺尔沟村的最大优势。在村庄规划建设中,寺尔沟村立足生态优势,将“田园综合体”要求和“林中村、村中林”的目标纳入到规划当中,形成了生态宜居、休闲旅游、农牧业产业集聚的整体功能布局。先后整合党政军企共建、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高原美丽乡村等项目资金,助力最美乡村建设。2017年又投入1326万元建设资金,实施了道路、水电、文化广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流水潺潺,群山环绕,林田相间,白墙红瓦,构成了一副充满诗意的田园画卷,徜徉在村里,颇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静与恬淡。

  为增加群众收入,寺尔沟村立足实际打好产业和绿色“两张牌”,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把精准扶贫同培育特色产业相结合,建成了2个大型生态畜牧专业养殖合作社,结合市场需求,搞起了西门塔尔牛、育肥肉牛、当地牦牛和奶牛养殖,牛羊养殖实现了基地化、区域化和规模化。合作社带动群众49户,人均增收3000元,贫困户人均分红640元,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同时依托生态资源,全力打造以苗木培育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产业,在不断壮大林木产业的基础上,按照农牧为本、生态为先、不失乡土气息的理念,稳步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开办了一批农家乐,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实现了产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双赢”。

  村文化广场的公示栏内张贴着村规民约和“五星级文明户”的公示名单,“善行义举榜”上是村中评出的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等身边好人的照片和事迹介绍,不时有村民驻足浏览。为了有好的村风民风,村党支部在村民中大力倡导家风正、民风淳、政风清、党风优的新风尚,积极组织开展最美乡村、美德乡村、五星级文明户、道德讲堂、运动会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倡导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生活风尚,提倡红白喜事新办简办,建立并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的作用,改造传统乡村礼俗,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把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生态保护等内容纳入到村规民约中,转化为群众的行为规范,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使群众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

  如今,寺尔沟村这般钟灵毓秀、宁静和谐,一切的改变都受益于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乡村振兴战略更为我们描绘出今后乡村发展的美好蓝图,坐落在山林深处的这个村落乘着时代的步伐,也正不断接受着外面的新鲜事物,也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正不断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全力奔跑。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