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州情 | 文化 | 图片 | 视频 | 旅游
  现在的位置: 海北新闻网
门源:坚持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来源: 门源县政府网
发布时间: 2018-03-30 11:07:01
编辑: 樊明

  近年来,门源县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从县情实际出发,把县城外延拓展区建设作为重要平台,以重点小集镇建设为突破,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从原来的8.7平方公里扩大至12.6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率达到50.692%。

  1城乡建设规划日臻完善突出规划引领,高起点谋划县域布局,坚持“小规划”服从“大规划”,以全域旅游为先导,以大通河水生态资源综合治理为依托,以浩门新型城镇,青石嘴、东川美丽城镇建设为载体,修编完成了《门源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青石嘴镇和东川镇总体规划、县城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和浩门镇古城片区修建性规划,稳步推进青石嘴镇和东川镇美丽城镇风貌规划、消防专项规划和浩门镇、青石嘴镇、东川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区生态修复及绿化规划设计工作,城市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不断突显,浩门镇“核心”城镇集聚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突出,初步形成了城市重点地块、重大项目和重要节点规划为保障的规划体系,为门源今后的发展勾勒出了一个崭新的蓝图。

  2城镇综合功能品质显著增强围绕提升城镇发展、服务和人居功能,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市政设施建设,实施了一大批城镇重点项目,城镇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先期建设的新城区“三横五纵”道路框架,以及水、电、暖、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基本建成,老城区东西大街、南大街、环城西路南段道路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健全,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县城道路面积达到135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6.4平方米,县城集中供热面积达180万平方米,排水管道敷设54.5公里,污水处理率69.57%,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94.71%。各乡镇更加重视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不断加快通村道路、村庄绿化和文化体育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完成109个行政村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暨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了新一轮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每年建设8个美丽乡村,全县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牧区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以浩门镇为中心,大力推动以青石嘴镇和东川镇为两翼,以岗木公路为主线,串珠式发展的小集镇建设,浩门镇被列入全省8个新兴城市建设范围,青石嘴镇被列入全省2014年先期建设的16个美丽城镇之一,总投资达2.52亿元,拉动社会投资3亿元以上,东川镇被列入全省2016年美丽城镇建设范围,投资8536.14万元的建设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3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化配套改革举措的进一步完善,打破了体制机制藩篱,为推进城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为进一步促进农牧区人口和资源向城区与集镇转移,我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措施,放宽城镇户口登记条件,全面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简化办事程序和手续,做到批量办理和群众按需申办相结合,吸引了更多的农牧区人口向城镇集聚;继续大力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主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自2008年以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5719套,超建44套,全部完工并分配入住,入住率达100%。2017年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1540套,共落实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达4亿余元。格林小镇、龙庭华府、紫荆花园等房地产招商引资项目顺利实施,全县城镇房屋总量达到916幢234.53万平方米;着力探索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健全服务网络,为参保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养老保险档次由之前100—1000元十个档次,增设1500元、2000元两个档次,给城乡居民缴费以更多自主选择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缴纳率均达100%;城乡居民均等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等享受重大疾病免费救治政策;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参合率分别达100%、98.6%;医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巩固,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设施进一步改善;完成了投资8100万元的安贞民营医院和89所村卫生室、县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开工建设了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业务综合楼建设项目、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对口支援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政府联合威高集团为县中医院捐赠了价值530万元的先进医疗设备;争取落实了总投资共计3294万元的15所幼儿园、4所学校附属工程、门源县特殊教育扩建项目、种马场教学楼项目,海北州第二高级中学、门源种马场中学顺利移交我县。目前,全县有在校学生30137名,其中外来人口子女入学475名,入学(园)率分别为幼儿园96.55%。

  4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以产业为根基,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业,推动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实现城乡要素互补、产业互融、镇村互动。认真实施“农牧稳县”战略,依托区域和资源优势,以强化农牧业基础为前提,着力推动设施农业和特色农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基地辐射”的立体式发展格局。全县累计建成畜用暖棚11410幢106.74万平方米、青贮窖6.8万立方米、规模养殖场91处、冷水鱼养殖基地3个、饲草料加工企业3家、有机肥厂2处、高原型藏系种羊门源繁育基地1处,标准化牛改点4处,培育新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657家,农牧区舍饲标准化养殖基地成为新型农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途径,特色农牧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牧区生产区和生活区的相对分离,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反刍作用,为推动城镇化进程注入了新活力;海北·山东生物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工,“三纵七横”的路网基本形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为项目入驻和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推行了园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使一批无污染、高产值的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入驻门源,现已入驻企业27家,园区集聚效益不断凸显;认真实施“旅游活县”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引领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来抓,围绕油菜花海、岗什卡雪峰、浩门河、浩门古镇、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做旅游文章,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游、农家体验游、田园采摘等成为新趋势。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宾馆80家,床位5800余张,有效带动了城镇服务业的发展,增强了城镇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全县培育电商企业42家,其中大学生创业电子商务公司25家,初步形成了“一园一心一基地”的电子商务总体框架,已从全县12个乡镇109个村筛选出先期建设服务站点25个,其中乡镇服务站11个,村级服务点14个。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