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州情 | 文化 | 图片 | 视频 | 旅游
  现在的位置: 海北新闻网
门源县多元化扶贫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来源: 海北州政府网
发布时间: 2017-10-26 09:54:59
编辑: 樊明

近年来,门源县强化思想认识,创新脱贫攻坚工作机制,采取扶贫先扶智的思路,通过实施到户产业扶贫、旅游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落实转移就业脱贫、生态脱贫、教育脱贫、医疗救助脱贫和低保兜底脱贫等行业扶贫政策,加大政策保障力度,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实施思想脱贫攻坚计划。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通过举办讲座、讨论交流、专题调研、专家辅导、形势报告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四个转变”新思路等专题内容,同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观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将理论学习与贯彻落实省州重要工作部署相结合,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和表率作用,自觉学习、带头学习,努力成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的精心组织者、积极促进者、自觉实践者,带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以此促进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思想脱贫宣讲活动。及时制定印发《关于组织开展思想脱贫集中宣讲活动的通知》和《门源县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宣讲活动实施方案》,县、乡、村三级分别成立宣讲小组,并抽调人员,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县情大调研、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见效”讨论活动,通过下基层、进村入户等形式开展脱贫攻坚进村入户集中宣讲活动,汇编发放了涵盖13个方面73项党的惠民政策的《门源县惠民政策明白册》4万余册、《脱贫攻坚政策问答口袋书》4000余份、《移风易俗,从我做起》宣传册4.2万余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一本通》5000余份及各项涉及扶贫政策的汇编宣传单4000余份,有效解决了脱贫攻坚中存在的意识贫困、思路贫困问题,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了志气、更新了观念、提振了信心,持续不断提升内生动力,强化“造血”功能,实现“思想脱贫”。

二是实施产业脱贫攻坚计划。引导鼓励农牧民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种养殖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及乡村旅游业,助推贫困群众加快脱贫步伐。种植业方面,以实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国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试点和草牧业发展试点县建设为契机,把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和设施农牧业作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投入扶贫资金2612.56万元,积极引进推广饲草、蔬菜、中藏药材等高产值品种和技术,产值效益明显提高,扶持带动贫困户702户2506人。养殖业方面,按照“草畜联动、种养结合、保优提质、扩禽抓特”的思路,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在皇城、苏吉滩等纯牧业乡镇重点发展牦牛、藏系羊养殖;在农业乡镇依托耕地优势,结合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西门塔尔”肉牛舍饲养殖,同时,在脑山半脑山和草地结合地区,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发挥山地优势,发展牛、羊、猪、禽等特色养殖业。累计投资2963.44万元用于肉牛、肉驴等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累计扶持贫困户1879户5863人。农畜产品加工方面,充分发挥海北·山东生物园区载体功能,注重延长农牧业产业链条,重点引导发展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新型工业经济,重点培育高原绿色特色无公害农畜产品品牌,初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链,带动产业基地的发展,带动农牧区劳动力的转移,带动农牧民增收。截止目前,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19家,发展各类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实体364家。乡村旅游产业方面,大力推进高原生态旅游业发展,2015年-2016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188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吸纳龙头企业资金5680万元,行业配套项目资金1407万元,撬动金融资金6100万元,打造出了仙米乡聚阳沟、青石嘴镇圆山观花台、东川镇鱼儿山、浩门镇照壁山四大优势景区,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69户2292人,户均增收3139元,人均增收916元;辐射带动景区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家庭宾馆等产业实现户均增收7000余元。2017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着力打造浩门镇头塘村、仙米乡大庄村2个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14户779人。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了浩门镇圪垯村“田园美”农家乐体验村、泉口镇“涌翠生态体验走廊”、仙米乡“达摩禅音”瀑布、珠固乡“高原桃花源”等一批乡村旅游基地。截至目前,各类初具规模的“农家乐”、“牧家园”达130余家,并建成以特色农畜新产品加工和民俗文化产品为主的旅游商品企业15家,使乡村旅游成为门源旅游经济新支柱和脱贫攻坚新血液。资产收益方面,积极探索资产收益脱贫的新路子,整合资金,投入设施农牧业、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等项目,将扶贫资金通过量化折股的方式配置给贫困户,入股到农牧业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各类经济组织,带动贫困户增收;在县域购买商铺店面,以房租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益,为没有劳动力和产业脱贫能力的贫困户提供稳定收入。共投资扶贫专项资金6006.79万元用于贫困户购置商铺、投资入股扶贫专业合作社等资产收益方式,共扶持带动贫困户5671户2.2万人。电商扶贫方面,以打造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将电子商务进农村作为实施精准扶贫、促进群众增收的创新举措来抓,建立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一把手”工作机制,设立了每年100万元的电商发展引导资金,建设了投资1500万元的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投资500万元的门源县创业孵化基地。目前,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达42家,从业人员500余人,其中大学生创业的电子商务公司已达25家,大学生创业从业人员100余人。各企业依托农牧产品资源优势,精心打造了高原油菜花蜜、高原牛羊肉、有机菜籽油、青稞酒、藏毯、窝儿药枕、刺绣、青稞制品等一批精品农产品网货,初步形成“一园一心一基地”的电子商务总体格局。全县注册商标96件,其中培育认定“青海省著名商标”5件、“青海省地理商标”5件、“青海老字号”1件、“海北州知名商标”6件。门源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在上网营销本公司有机菜籽油的同时,将周边企业产品和附近贫困村农户的手工布鞋、刺绣等手工制品收集并上网销售,根据销售情况与贫困户签订产品订单,拓宽了贫困户收入渠道,增加了贫困户收入;门源藏觅公社电子商务公司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对乡村农副产品和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线上售卖高原土豆、生态牛羊肉、蜂产品、乳制品等农副产品,在线下让客户深度体验乡村旅游,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方式和渠道。截至目前共有14家电商企业采取回收、雇佣、培训+代销酸奶、奶皮、青稞面、牛羊肉、藏毯、刺绣和以农牧场带动贫困户、以电商代销贫困户其它农特产品等方式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中来,累计带动贫困户154户545人,年户均增收34824元、年人均增收9840元。金融扶贫方面,以打造金融扶贫示范县为契机,建立完善农户金融服务档案和信用评定体系,2016年以来,累计为21家带动贫困户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发放贷款1.2亿元,为4001户次贫困户发放“530”扶贫小额信用贷款7630万元。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