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州情 | 文化 | 图片 | 视频 | 旅游
  现在的位置: 海北新闻网
【青海日报】结构调整,打造“有机”金字招牌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7-07-14 09:48:09
编辑: 樊明

    特殊的地理区位,独特的气候条件,原始半原始、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和种类繁多且不可替代的动植物资源,给了青海得天独厚的生态有机食品开发优势。在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农畜产品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大力发展有机食品产业,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有利于增加优质农畜产品的市场供给,推动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展示有机生态魅力

  “这螃蟹是有机食品吗?” “当然是了,这是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不然也不能来参展。”

  “这是论只卖吗?个头不大呀。” “论斤卖,但现在不卖,它现在还是苗子,到秋天的时候公蟹最肥能长到350克,母蟹能长到200克, 1 公斤能卖到200多块钱。”

  时间回溯到5月底,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青海展厅内,喜欢吃螃蟹的上海人,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水产养殖场参展的螃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些螃蟹养在什么地方?水产品做有机认证是很不容易的。”懂行的参展商询问。

  “这是养在我们海拔近3000米的可鲁克湖,湖水是属于微碱性的。每年注入湖里的水都带有大量的有机物,所以湖底的泥质肥沃,浮游生物也很丰富,都是养殖螃蟹的天然营养品。可鲁克湖现在也成了旅游景点,你们可以去旅游,到时好好品尝我们的蟹。”水产养殖场的工作人员郑泽热情地介绍着。

  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可鲁克湖的中华绒毛蟹,肉质可以和阳澄湖螃蟹相媲美,河蟹产量达到130吨,创造了高原高海拔地区发展冷水渔业养殖的奇迹。

  到2017年4月底,我省有效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生产企业达到13家,产品120个,环境监测面积达到了408万公顷,产品包括牛羊肉、淡水鱼和河蟹,我省有机产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

  “青海‘大通牦牛’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新品种,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牦牛育种史上的空白, 2011年农业部将大通牦牛确定为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山地区主导品种。开发的牦牛肉系列产品具有原汁原味原生态的特点,目前已经研发出中式、西式和藏式三大类涵盖灌装、熏烤、速冻、生鲜肉分割、自然风干等7类100多个品种……”

  随着解说员的讲解,来到青海展厅巡馆的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的领导,在大通种牛场的展柜前,停下了脚步。

  “做没做过试验,牦牛肉可不可以像三文鱼、金枪鱼一样加工成生吃切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标准处处长董洪岩回答。

  “做过试验,牦牛的眼肉部分完全可以达到生吃的标准。”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副主任黄江武介绍。

  蓝天、雪山、白云,千年林海、沃野千里。有机食品博览会的祁连有机牛羊肉推介专场,我省藏族歌手力毛的一首《故乡》,又将人们的心带到了祁连山下的那片广阔的牧场。

  推介会后,煮好的祁连牛羊肉引来了众多顾客品尝。

  “好像没有什么腥膻味,这个肉里面放了什么作料吗?”成都蒲江县的杨女士有些好奇。

  “好羊肉就是没有太大的腥膻味,在烹饪过程中几乎没有添加其他的调料,只放了些盐和姜。”

  “其实很多人都想吃羊肉,因为羊肉有营养,但因为觉得吃起来膻味比较重,就很少吃。我之前吃的羊肉都有膻味,以为羊肉都是膻的。今天这个肉吃起来就没有那么膻,口感挺好的。现在终于懂了,好羊肉就是没有太多膻味的。”杨女士笑着说。

  “这羊肉没有膻味,和在别的地方吃的羊肉不太一样。有什么特殊工艺吗?我吃着里面好像是放了胡椒对吗?”北京参展商曹先生询问道。

  “其实这肉煮的时候只是加了一点儿盐,也没有经过特殊的加工。”“为什么这个牛肉脂肪比较厚,还是黄颜色的?”山西江南别院餐饮有限公司的陈先生有些疑问。

  “因为我们的牦牛是在高寒地区放养的,生长慢,有一个脂肪层堆积的过程,在特别冷的时候脂肪是用来保暖、储存营养的。生长一年以上的牦牛的脂肪才有淡淡的黄色,生长三年以上牦牛脂肪的颜色就是比较纯正的黄色了。有这样黄色脂肪的牦牛肉,口感鲜嫩,嚼起来感觉很香。我们鉴别牦牛是不是原生态放养的,就是要看牛的膘是不是黄色的。”祁连县有机食品办公室辛主任认真做着解释。

  “噢,懂了,真是开眼界、长知识了。”陈先生高兴地说。

  祁连山下好牧场,这片牧场上有机牛羊肉已经卖出了每公斤168元的好价钱,品牌经济效益凸显。

  如今,我国最大的有机牧场就在祁连县,有机认证天然草场面积达103万公顷,目前已建成8个有机示范牧场,有机养殖祁连藏羊、祁连牦牛达117.5万头(只),有机养殖基地涉及全县7个乡镇的8675户农牧户。

  好品牌带来好市场

  对于青海五三六九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陆爱珍来说, 2017年,有着特殊的意义。

  “春节前,我们五三六九的产品被上海体育局采用,这对我们企业是一大突破。因为体育局对食材要求很高,这证明了我们产品品质的优良。”陆爱珍很骄傲。

  在有机食品博览会上,陆爱珍有些意外的是,公司带去参展的即食产品牦牛肉粒和牦牛肉酱,虽然价格不低,但非常受欢迎。

  “我们简直忙不过来了,在展厅的第一批货全部卖光了,第二批又迅速被抢光,第三次又去拿货。到闭馆的时候,客人都不愿走,直到把最后一袋买走。有顾客要求我们明天一定再发货。”

  “价格虽然高,像这一小瓶100克的牛肉酱就卖38元,但因为是从海拔那么高的地方来的有机食品,品质肯定非常好,吃起来又很香,所以我们很感兴趣。”大连的朱先生告诉我们。

  更让陆爱珍没想到的是,参展时不但现场销售火爆,而且订单很多,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还有不少人表达了想做公司代理的意向。

  在有机食品博览会上,青海启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平原,也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这次主要的目的不是在销售,是在招商的环节,谈的还不错,青岛的、天津的、陕西的、上海的,我们彼此都有合作意向。本来只想国内招商,没有想到的是,有这么多做出口的企业也对我们感兴趣,刚才的那个参展商,就想把我们的产品出口到欧洲去。这都是参会意外的收获。”鲁平原告诉我们。

  “好品牌肯定能带来好市场,”省农牧厅副厅长王志亮说, “组织企业参与专业的博览会是我们省扎实推进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举措之一,一批生产加工有机农产品经验丰富的企业参展,展示品牌,扩大影响力,使我省的有机食品生产企业立足大平台,参与大市场,充分展示我们高原有机食品企业形象和有机产业的发展潜力。”

  许萍是上海新御农农产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也是青海名特优农副产品上海总经销。她一方面把青海的有机绿色产品推介到上海,另一方面又把上海市场上的供求信息反馈给青海企业。许萍告诉我们,自己是2009年开始把青海的有机产品推介到上海的,也有八九年的时间了,在上海已有三个专卖店,经销青海极具特色的各类农畜产品,目前也是运用了多种营销方式,让上海的许多老百姓都知道了青海有这么多的好的有机绿色食品。

  “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市场对青海的健康食品是非常喜爱的,上海市民也是从刚开始的不了解,到接受、认可,再到现在的寻找、推介,这样一个过程也是对青海优质产品的不断肯定。希望今后青海的有机产品从品质上面、包装上面更能契合上海市场的需求,那样品牌的价值也会高很多。”许萍说。

  完善有机可追溯体系

  “这是由青海省农牧厅提供的有机可追溯平台,现在,我们所有产品都由一个有机可追溯体系来支撑它的食品安全。我们随便拿出一款产品,都可以通过手机的二维码扫一扫。你们看,扫描这块肉就可以发现,首先是牧场信息,这是在野牛沟放养的,是牦牛,而且是公牦牛,牧户是才让扎西。还可以看到是哪个有机认证所在地。还有养殖信息、检验检疫信息,出栏的时间,有机认证的时间,包括它进屠宰场之前的消毒。这样从出生、屠宰、上餐桌,到消费者手里,我们是全程有机可追溯。”祁连亿达畜产肉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李冬林,详细地向参展商介绍着有机产品可追溯体系。“全程有机可追溯,就是让消费者消费的时候,知道它的来源,也知道它的去向,所以吃起来放心。”黄江武说。

  在省农牧厅草原总站的罗增海教授看来,有机牦牛藏羊一定要走高端的线路, “有机产业发展是艰难的路程,不能说把品牌叫响了,就万事大吉了。我们要制订好标准,建立诚信体系、信誉度,还要进行一系列严格的监管。”

  取得有机综合认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 2016年实施了追溯体系项目,建立了甘德县官方网站“甘德牦牛追溯系统”,对合作社牦牛、藏羊一一进行芯片注入,注入成功率达到了100% ,将所有数据上传到“甘德牦牛”网上后台,进入系统便可查询合作社牛羊基本信息等,为牲畜生产管理和防疫监督数据的网上追溯系统打好了基础。

  “我们的有机产品越来越多,而且标准越来越严。我们认证的产品当中,也要不断追踪、检查、反复论证,始终确保我们青海的有机产品能达到全国最好的,甚至是全世界最好的标准。”黄江武表示。

  让有机之路走得更远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省农牧业发展方式得到明显转变,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有机产业得到健康发展,生产能力明显提升。

  2012年12月,泽库县成为我省首个全国有机农业(牦牛藏羊)示范基地。同年,甘德县也已获得国家有机牦牛藏羊活体认证。目前为止,全省祁连、同德、贵南、天峻等8个县的草地、牛羊的活体和相关产品也都相继获得国家有机认证。有机认证数量居全国首位。

  “我省有机农牧业发展任重道远,但我们充满信心。省委、省政府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壮大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坚持集约化、有机化、品牌化方向,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 ‘打响高原、有机、优质、富硒、富锗等健康牌,提高特色农畜产品附加值和中高端市场占有率’。随着政府层面顶层设计和全省‘十三五’规划强力推进,我省的有机农牧产业必将有长足的发展,也必将为进一步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青海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王志亮说。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