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 | 专题 | 州情 | 文化 | 图片 | 视频 | 旅游
  现在的位置: 海北新闻网
民生雨露润民心
来源:
发布时间: 2016-11-24 11:21:05
编辑: 樊明

——“十二五”期间我州民政工作综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二五”期间,全州民政系统认真履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把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放在首位,狠抓各项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海北民政事业各项工作水平和力度的提升,工作职能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组组温暖民心的数字背后,感受到的是全州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律动脉搏、铿锵足音。
    自然灾害救助能力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州不断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健全保障机制和灾害应急救助联动工作机制,加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建设,通过努力,基本形成了以州、县五座救灾物资储备库为保障,以州、县、乡、村四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为前提,以全州279名灾害信息员为基础的自然灾害应急救灾体系,在各类自然灾害发生时起到了有效的应急保障作用。累计发布灾情动态300余期,共向灾区发放救灾面粉357万公斤,大米48万公斤,青稞16万公斤,救灾款1744万元,救灾帐篷241顶,衣被2936床(件),有效保障了74982人次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灾区社会的稳定。
    社保网络更加密实
    民政属民生,民生即民心,民心连党心,党心系全局。“十二五”以来,随着社会救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我州城乡低保工作体系趋于完善,程序规范合理,动态监督机制逐步建立,确保了城乡低保工作的健康运行,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保障金额大幅度提高。城镇低保保障标准由“十二五”初期的每人每月228元、提高至363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1400元提高到2460元。城乡低保总人口达到27000余人,年发放各类保障金过亿元。通过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通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窗口和“一站式”服务窗口的设立,极大方便了城乡困难群众,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
    社区建设全面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州以改革城镇基层管理体制为契机,不断加强社区建设,对原有5个居委会进行了调整和重组,同时在新出现的城镇居民区设立社区,使全州社区分布、规划进一步科学合理,目前已成立25个社区,组建15个社区党组织,新的社区组织框架全面形成。“十二五”以来投资550万元新建社区办公场所10处,累计培训社区工作人员875人次,社区工作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工作人员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社区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报酬全面提高并落实,年工作经费达到7万元,社区工作人员月工资达到3096元,同比“十二五”初期分别增长433%和106.4%。同时,制定印发了《海北州城镇社区“费随事转”工作实施办法》,使我州社区建设规范化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改善,社区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救助体系更加完善
    民政工作千条线,丝丝连着老百姓。“十二五”期间,我州建立健全优待金自然增长机制。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标准提高到10000元,同比“十二五”初期增长了53%。对各类优抚对象的各项抚恤补助标准按自然增长机制逐年增加,使全州656名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同当地群众的生产水平同步提高,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优抚医疗补助,有效保障了重点优抚对象的看病难问题。按照政府安置和自谋职业安置为主的安置办法,“十二五”以来,共安置退伍士兵156名,安置率达到100%。积极开展拥军优属及军民共建活动,利用“八一”、元旦、春节等节庆,组织和发动基层拥军服务组织,走访慰问驻军部队和优抚对象,同时,组织开展全州重点优抚对象进行疗养、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等各类帮扶活动。海晏、门源、祁连县被评为国家级“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和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州局先后荣获省、州级“拥军优属模范单位”。
    基层政权建设长足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州基层政权建设工作以深入开展政务、事务和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制度建设和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提升村干部报酬待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逐步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向规范、全面、真实、经常化方面发展。全州214个村(牧)委会已全部建立了村务公开制度,98%的村(牧)委会建立了较为规范的村务公开栏。村两委会班子结构更趋于合理,班子成员文化程度显著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大幅度增长,分别达到3万元和1.3万元,较“十二五”初期分别增长100%和189%。与此同时,以培育发展为目的,以监督管理为手段,认真组织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党建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全州167个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水平。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